读书,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9-06-20 21:21:44)分类: 读书 |
|
|||
古人读书的趣事层出不穷,宋太宗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身边的人看皇帝每天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以免过度劳神。可宋太宗却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汉代名士东方朔,就是凭着向汉武帝的一段自我介绍而得到赏识:“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宋代杜镐博闻强记,手下小吏如果有什么事情不懂,杜镐便告诉小吏可以在某本书某一页某一行查阅相关知识,没有一点差错,时人对其佩服不已,称之为“杜万卷”。 古人读书,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汉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他想出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类似的故事还有映雪囊萤、悬梁刺股等等。晋朝的孙康,冬天夜里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夏天夜晚捉了许多萤火虫,装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汉朝的孙敬,每天读书至深夜,为防止打瞌睡,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战国的苏秦发愤读书,每当要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读书应该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头悬梁锥刺股读出的是精神窒闷、心灵桎梏。读书强求不得,现代人读书更讲究随意随性,跟着兴趣、爱好来,读书就是读自己,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近日闲暇时,重读《红楼梦》,发现与十几、二十几岁读的意境大不相同。小丫头为什么敢欺负赵姨娘?金钏儿死后,婆子们为什么去巴结凤姐?各种人物、各种性格、各种目的,纠缠混杂的背景和意图交织在一起。重读红楼教会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参悟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读懂了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体的成熟。 读书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朋友,他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让你内心坚定、懂得自省;他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楷模和路标,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