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的味道

(2019-06-20 11:13:04)
分类: 读书

    “读书有味身忘老”,北宋著名学者李淑在《邯鄣书目》中曾说:“读诗,味如太羹(肉汤);读史,味如折俎(切碎的熟肉);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加上各种作料的肉酱)。是为书之三味。”

    其实,书的味道又岂止三味?读不同的书有不一样的滋味,如品茗、品酒、尝百味小吃、享饕餮盛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便是同一部书,或因读者阅历深浅、想法各异而见仁见智,情味、趣味、理味、意味、韵味,众味横生;更不用说书的插图版式、装帧设计给读者带来的新颖多样的审美趣味。

    儿时读书,确切地说是听书——听父亲讲书。皓月如皎的夏夜,父亲在院子里支起竹床,我们并排躺着。父亲带我顺着如银如霜的月光,一起“举头望明月”;仰望漫天繁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故事让我听得入迷;在虫鸣蛙叫里,在稻浪翻滚声中,小小年纪的我隐约感觉到了农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记忆中,父亲讲书而手里并没有书,他说书得装在肚子里,才叫真正的读书。就像读书并不多的父亲,却将书融到了骨子里,融于周遭万物中。所以我最初关于书的记忆有水田、花草的清鲜气息,还有窝在父亲臂弯里听书时闻到他轻吐的淡淡的烟草味道。

    待上学识字后,我触碰到了真正的书。那时校园、街头常见小人书摊,小人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我用采茶叶和拾稻穗、油茶果积攒的钱换到了不少小人书。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给母亲读《岳母刺字》《杨门女将》《苏武牧羊》的故事,母亲边听边踩着缝纫机,不时侧过脸来笑着看看我。暖光下,母亲笔直的背影,温柔的脸庞和小人书的精彩情节,时至今日还鲜活地呈现在脑海里。每每读完书,母亲就会给我一颗大白兔奶糖,于是,书的味道便和奶糖杂糅在一起,香甜无比。

    真切感受到人们所说的书香,那是中学时代第一次踏进书店的事了。一股如浪潮般浓浓的墨香迎面扑来,让置身书海中的我瞬间变得渺小。我惊奇地睁大着双眼寻着,店里触目是书,一排排书架鳞次栉比,上头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书,就连角落里也堆满了书。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书页顺着指尖快翻生风,墨香经由鼻尖浸润心田。我常常在周末来到书店,席地而坐,时间在书页的翻转中过得飞快。《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复活》等中外名著,就像春日里的花在我的心里开得热烈奔放,散发的阵阵香气沁人心脾。

    可是,书的味道又岂止墨香?大学时代的图书馆为我打开了另一番天地。读席慕蓉的诗,我体会到了一种纯真的美与幸福的感受,一种是文学上的平实古典,另一种是心境上对浪漫的狂想。还有那些名家的散文,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却于无声处铺成一曲绝唱,或苍凉或热烈,字字句句都触动着我的心弦。在金庸、古龙的武侠江湖里,我可以纵情山水,于刀光剑影间,活出另一个我。书于彼时的我,正如一坛酒,无所谓陈酿或新饮,它的浓香氤氲着炙热的青春岁月,在那里我遇到了友情,邂逅了爱情。

    如今,书就像一位亲密挚友常伴左右,书架、案前、床头都是它们的身影。或是因着琐事缠身又或是惰性滋生,我读散文居多。读汪曾祺、梁实秋、冰心,像品一盏明前茶,碧叶沉浮,清香怡人。阎连科、迟子建、李娟的文章像一壶铁观音,仅嗅到一缕芬芳,便让人忍不住品尝,浓香甘甜,回味良久。

    在尝过了书的各般味道之后,看书时有了电光火石的灵光一现,我会忍不住写下一些文字,想在平凡生活中体味“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诗意之美,我更希冀有一天,自己的文字能像李娟说的那样:“有些人的文章,是要隔着几十年的光阴,才能品味出它的好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夏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