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人生哲思
(2019-03-27 13:39:17)分类: 散文随笔 |
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有花中“四君子”的美称。如把“岂不罹难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的竹子和“雪虐风景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腊梅搭配在一起,则有“岁寒三友”的尊称。
君子泛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质兼好之人。何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是仁义。”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并曰:“君子有四不:不妄动,不徒语,不苟求,不虚行。”
友,从二又。相交友也。以手相助,同志为友,彼此有交情的人或有亲近和睦的关系。
诠释了君子和友人的内涵,把人生和鲜花联系起来,人生一世花开一季,不要问芬芳几时落去,淡淡的烟雾里,每一分付出都在体味生活的原味。人是花,花也是人,都在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勇敢顽强地沐浴着阳光,滋润着雨露,吸取着精华营养,活着——为了明天。
花中“四君子”不同于其他的花草,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梅花在寒冷的冬天,能斗雪吐艳,凌寒留香,在苦寒和寂寥中燃出春的希望。诗人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均有描述。兰花清幽淡雅,仙风道骨,有一股“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的无穷韵味。李白《古风》叹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郑板桥吟兰道:“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古往今来,竹子为世人所喜爱,所吟诵。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王安石《咏竹》“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诗人元稹道出了菊花独立寒秋、傲雪绽放的品格。苏东坡《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南宋诗人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将菊花刻画得惟妙惟肖,给人无限的思索和启迪。
说到花中“四君子”,就不得不为与腊梅、竹子以手相助、同志为友的松柏说上几句。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国时期刘祯《赠从弟》“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把松柏长青、枝繁叶茂、端正挺拔、不畏严寒、宁折不弯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得大义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陶渊明《饮酒》“青松在东园,种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白居易《栽松》“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诗人把松柏推崇到了坚挺绝伦的地步。
人是花,花也是人。拿破仑说过:“不开花的地方,人类无法生活。”道理如此浅显,但奥妙没有穷尽。假如人不爱花、惜花、赏花,就不可能在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寻觅到气节、性格、品质相允和的“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当然,除它们外,牡丹、荷莲、海棠、桂花、茶花等群花都是有个性的妖艳佳种。不过“四君子”和“岁寒三友”寓人之理、成人之美、壮人阳刚,文人墨客光顾的比较多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