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青柳树

(2019-03-26 20:44:44)
分类: 散文随笔



  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北方的春天最早往往是从柳树开始的。 
  每年惊蛰过后,当山野尚处于褐色,毫无一点生机的时候,沉寂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柳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然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体现在色泽上。你看,纤细的枝条忽然华丽转身,由灰褐色变为淡黄色,点燃起新一轮生命之火。这时,阳光在柳林中舞蹈,暖风在柳枝间穿梭,鸟儿在柳梢上歌唱……它们使出浑身解数,热情地响应和伴随着柳树,恨不得一下子将春天唤醒。 
  柳树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乡土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易成活。每年深秋或初冬,在寒霜来袭之前,它便毫不犹豫地将绿衣黄衫脱去,赤身露体,勇敢地去迎接严冬的挑战,即便气温下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都奈何不了它。炎夏酷暑,气温往往高达三四十摄氏度,有时整个夏天滴雨不降,它也无所畏惧,将根须深深扎进泥土中,吸吮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依然头顶绿盖,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给大地投下片片荫凉。柳树从不矫揉造作,对生长条件、生存环境更不过分挑剔,只要有土的地方,不管是旱地,还是盐碱地,它都能扎根生长。仲春或初冬,砍一根柳椽,去掉枝梢,随意插在河岸边,或栽在道路旁,它就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几年就会长成参天大树,给大自然带来浓浓绿意。更使人惊异的是,每逢春天,人们往往将组成树冠的众多柳椽全部砍掉,用以培植新树或当作他用,可柳树非但不会死,还如割韭菜一般,愈砍愈旺,不多日,椽茬上又会生长出蓬蓬松松、密密匝匝的柳枝来,人们便给它起了一个形象而亲切的名字——毛头柳,将满沟道、满河岸、满路旁罩得绿汪汪的,给人以生机盎然、奋发向上之感。 
  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暖暖的春阳,我漫步在滨河道上。你瞧,人行道旁,一棵棵垂柳,像一个个威武不屈的战士,列成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长长队伍,是那样整齐,那样肃穆,仿佛在接受着过往行人的检阅,又宛若恭恭敬敬地向人们行注目礼。我仔细地端详着每一棵垂柳,无数根淡黄色的柳丝恰似耄耋老人梳理过的长长的花白胡须,一根一根松散而顺畅地聚拢在一起,飘飘欲仙地垂挂下来,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地摇摆、蹁跹着。此情此景,使人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过,此时我眼前的柳丝还没有完全变绿,更没有生长出纤嫩的绿叶来。但是,我已经感到,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淡黄的柳丝就会变成鹅黄色和翠绿色,生长出浓密的细叶来。到那时,不仅会真正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壮美景象,而且随之而来的还会有柳絮飞扬,那又成了李白笔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景观了。 
  我情不自禁地轻轻折下一枝柳丝,拿在手中细细查看。我分明看到纤细而淡黄的柳丝上已经鼓出若干小小鲜嫩的芽苞来。这就意味着垂柳很快就要吐芽长叶,进而向真正的春天报到了。 
  倏忽间,我想起了少小时在乡下,每逢清明前后,父亲及众位乡亲下沟上山插柳栽柳的情景。如今,当年不遗余力地插柳植柳的父亲和不少老人都已经作古,即使健在的老人及后人们也大多离开了村子、离开了家乡,可他们栽植的柳树还在。虽历经酷暑严寒,饱受风雨沧桑,但那些柳树依然顶天立地,威武不屈,默默守望、护佑着一方天地。 
  再过几天就到春分了,春分过后就是清明节。清明前后不仅是“种瓜点豆”的最佳季节,也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我思谋着,在春暖花开、万木争荣的美好时光,定当返回乡下故里,栽上几棵青青柳树,给大地再添几片浓浓柳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