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
(2019-02-17 11:37:46)分类: 散文随笔 |
|
|||
时光飞快,转眼又到了过年的时候,儿时过年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闪现。记忆中的年味儿是母亲围着灶台,在热油沸腾的大锅中炸馓子、炸麻花;是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包的干菜肉馅饺子和香气四溢的红烧鱼,是跟在父亲身后学着放炮仗的欢快的笑闹声…… 关于年味儿的记忆实在是太多了,多的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又在哪里停下。 犹记儿时,每年大概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母亲就要准备炸年馍馍了。那时候炸馍馍用的是自家地里种的小麦磨的白面,油也是自家地里种的油菜籽压榨出的菜籽油,当地都习惯叫“清油”。炸之前母亲先要准备好炸馍馍的面,炸馓子的面要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状,在盆中一圈一圈盘起来,为了防止面条粘连在一起,还要抹上“清油”。炸麻花的面揉好后,压成饼状,同样也抹上“清油”,再用塑料薄膜包起来。 一切就绪后,灶台的大锅里倒进“清油”,灶膛里木柴燃烧的熊熊火焰很快就把油烧到沸腾,母亲就开始在灶台边忙活了。 炸馍馍一般都是先炸馓子,而这时候最开心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了,看着从沸腾的油锅里捞出来的金黄、酥脆的馓子,一个个馋得直咽口水,都叫嚷着要吃,等馓子稍微冷却下来的时候,我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抓起来吃了。 馓子在我们小孩的嘴里还有一个更加形象的称呼“杆杆”,因为馓子炸出来虽然是一把一把的,可每一把又都是一根根筷子粗细的,吃的时候也是一根一根的吃,从一把上轻轻掰下一根,放进嘴里,每嚼一下都有酥脆的响声,再加上“清油”特有的香味,顿时就让过年的快乐充满了味蕾。 馓子已经如此美味,而带着甜味的麻花就更受欢迎了。 麻花是炸馍馍的工序最繁琐的,也是最好吃的。麻花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搓出来的,花型就像绳子一般,另一种是编出来的,比较费时,把两根面条搓细拉长,呈“十”字型交叉,再从下面的一根相互交叉,就编出了好看的花型。 由于麻花里还放了白糖和芝麻,所以不仅嚼起来酥脆,而且还有糖的甜味和芝麻的香味,而这两种味道交织起来,使得记忆中的年味也有了甜甜的味道。 每到年关,这些藏在记忆深处的关于年的味觉记忆总会不经意间闪现在脑海中,思绪也一下子飘到那时候过年的情景,而炸馍馍仅仅是这些记忆中的一个片段,它们和干菜肉馅饺子、香气四溢的红烧鱼,还有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的炮仗声一起构成了我对年的最具象的感觉,这种感觉总让我对过年充满着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