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不是梅;读雪
(2019-01-18 04:18:50)
|
寒冬飞雪,时常会看见公园里、广场上、道路旁一种开着金黄色小花的植物。寒冬腊月本来开花的就不多,看见了这金黄色的小花,而且还香气扑鼻,自然如同打了鸡血那样兴奋,那就是腊梅。
顾名思义,腊梅,腊月盛开的梅花嘛!就连电脑输入法默认的也都是“腊梅”。其实,细细深究,腊梅应该写作“蜡梅”。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梅花。
梅花与腊梅,是两种截然不同没有任何关系的植物。腊梅属腊梅科,梅花属蔷薇科。腊梅以前一直都是虫字旁,古代文献上就有记载,新修订后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也沿用了这种用法。具体来说腊梅在初冬开放,而梅花却开在初春,两者相差将近一个季度。腊梅香味浓烈,而梅花清甜。此外,腊梅的“蜡”质感强,而梅花的“纸”质感强,简单来说就是腊梅的花瓣比较硬,而梅花的花瓣比较软。
翻查有关资料,腊梅又称黄金茶、黄梅、黄梅花、金梅、腊梅、蜡花、蜡梅、唐梅、香梅、雪里花、冬梅、雪梅、寒客、寒梅、干枝梅、早梅等,是蜡梅科蜡梅属的植物。落叶丛生灌木,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之佳句。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曰名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蜡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称干枝梅。蜡梅花盛开时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需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又名冬梅。蜡梅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忌渍水。蜡梅花在数九寒天傲然绽放,花黄似腊,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的主要花木。蜡梅花经加工后成为名贵药材,有生津解毒之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曾说:“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花辛,温,无毒。解暑生津。”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记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165个品种,有纯黄色、金黄色、淡黄色、墨黄色、紫黄色,也有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花蕊有红、紫、洁白等。但以金黄色的居多。其中最佳者为河南鄢陵县所产鄢陵蜡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
腊梅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以此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诗词作品除了上面提到李商隐那首《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外,比较有名的还有唐代王维的《杂诗》、杜甫的《江梅》、庾信的《梅花》);宋代则有林逋的《山园小梅》、王安石的《梅》、卢梅坡的《雪梅二首》、黄庭坚的《从张仲谋乞蜡梅》以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用之所作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相对而言,以梅花为题材的就少得多了。虽然人们认知、吟咏把腊梅作梅花,甚至以腊梅代替梅花,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也就是说腊梅不是梅。
读雪
|
|
□郝向阳
每个季节似乎都有自己的独擅之美———春之百花、夏之凉风、秋之明月,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相比之下,冬天显得有点寒酸可怜,冷寂萧瑟、了无生机。也许老天也觉得对它太不公平,便大手一挥,将一把碎琼乱玉撒向冬天的大地。
那把碎琼乱玉化作无数白色的精灵,尽情地在空中飞舞盘旋,时而翩若惊鸿,时而婉若游龙;时而从容不迫,时而步履匆匆;时而蓬松如絮,时而坚硬似珠;时而悄无声响,时而沙沙有声。
白精灵像一个调皮活泼的娃娃,一会儿沾住人们的发梢,一会儿蒙住人们的眼睛,一会儿亲吻人们的脸庞,一会儿钻进人们的脖颈。
白精灵又像一位聪慧多情的姑娘,她落在田野里,替麦苗盖上素雅的棉被;飞到树枝上,让树枝缀满洁白的梨花;撒于小河边,给小河镶出闪亮的银边;飘至房屋顶,为房屋戴好漂亮的头巾。
它激发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灵感,催生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何等奇崛!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何等纯朴!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多么温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何其神妙!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何其磅礴!欣赏着眼前如画的美景,吟哦着这些醉人的诗句,怎么可能不热血沸腾、心花怒放?
它引逗得无数高人雅士如癫似狂,演绎出一个个风流倜傥的故事。《世说新语·咏雪》中那个温馨而浪漫的家庭故事让人浮想联翩,击节称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故事中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千古佳句的便是一代才女谢道韫,而咏絮才从此也成了绝世文才的代称。《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个《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段子,千百年来不知感染了多少读者,人们在感叹王徽之洒脱性情的同时,也将那个美丽的雪夜永远地留在了心中。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对西湖雪景的描摹堪称神来之笔,对雪中之趣的记述令人心驰神往,对舟人之语的刻画更是让人为之绝倒。《红楼梦》中宝玉踏雪寻梅的故事无疑是作者曹雪芹精心打造的一个情节,犹如一幅意境优美、内涵深邃的风情图画,亦像一个鲜活灵动、荡人心扉的文化符号,使人读来浮想联翩、陶然而醉。
雪不但让孩子们手舞足蹈,而且使成年人童心大发,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雪人照刷爆了朋友圈。去公园或郊外赏雪玩雪,成了许多人的不二选择。一群朋友在雪地上摆着各种造型,感受着久违的童真与雪趣,还配上了很有创意的四个大字:踏雪寻美!
冬与雪相依,雪为冬之魂,枯寂的冬天因为有了雪而变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冬雪,足以与春花、夏风、秋月分庭抗礼、比肩而立。岁月流转,世事沧桑,人们的爱雪之心却始终未变。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