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律动
(2019-01-16 21:14:51)
|
|
|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久前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那么,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什么呢?
众所周知,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要说时间,就要找一个参照,最方便适合条件的就是太阳。所以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从日出到日落称一日,但只有这个长度不够,人们又选择了月亮。阴历即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正是我们传统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为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须臾不可分离的生产生活坐标和参照体系。在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它首先表现为对气候的观察和预测,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反映了气温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人们根据气候变化和物种属性来安排农事,进行着年复一年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有序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总结和提炼了许多农谚,如“一过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栽早秧,季节正相当”“寒露种麦,十天不早”等,都反映了人们对气候和农事相互关系的规律认识,至今对农业生产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与二十四节气相生相伴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习俗,它构成中华民族蔚为壮观的传统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如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古人称之为“立春节”。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并有祭祀太皞、芒神的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唐宋时,围绕农业生产,又发展了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习俗,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又如清明,“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每逢清明,人们纷纷用踏青、戴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方式,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情。同时,清明又是慎终追远的日子,清明扫墓是一年中的大事。中国人是最敬祖先的,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生命和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是祖先传下来的。在祖先的坟上培培土、插插青、烧烧纸,以表对祖先的景仰和怀念。时下,人们在怀念祖先和故去的家人的同时,还不忘来到公墓和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这是清明文化的一种升华,能够激发人们不忘先烈、团结奋斗的精神。
挖掘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每一个节日都是接地气、连民心的,是最纯粹的中国化的时空表示。同时,她又是极为抒情和浪漫的,时刻提醒你置身于“天、地、人、物”共在的语境之中,用“仰观俯察”的艺术思维,“观物取象”的归纳智慧,构建多情而浪漫的意象世界。在古人的笔下,二十四节气入诗入画,美不胜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立春”虽然乍暖还寒,但寒风中已有春的消息,雪压着的土地下,小草悄悄醒来,农人在蒙蒙春雨中,开始策牛春耕……“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脍炙人口,雅俗共赏,引发人们无尽的怀念和感慨。“绿蚁新酿酒,红炉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冬日情景的真实写照,也是亲情、爱情、友情的温暖表达。二十四节气的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她与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高度契合,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
一次与农村的儿时伙伴通电话,末了问了一句:“是不是该收麦子了?”“还有半个多月呢,怎么连麦收的时间都记错了?可别忘了从农村出来的哟!”一句玩笑话让我汗颜。儿时在老家经常干农活、背农谚,庄稼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清清楚楚,根本不用刻意去记。如今,离开家乡久了,习惯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却淡忘了节令农事。平日里在与同事和朋友的交谈中,大都有过与我同样的尴尬。时下,我们追求的所谓“品位情调”,常常是舶来的时尚和不明就里的享受,而不是祖先的精致优雅。我们往往忘却了感应自然、倾听时令、顺应四时的生活技艺。正如《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书中所列举的:雨水“柳发芽”,惊蛰“动物醒”,春分“燕归来”,白露“燕南去”,如今又会有谁在意?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听一听大地的律动,嗅一嗅泥土的芬芳,看一看春夏秋冬的交替,它能帮我们重寻美好记忆,培养细腻感知,遵从岁序规律,形成我们理解宇宙、时空与自身的生存经验。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