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01-09 17:19:09)
分类: 散文随笔

  蝉鸣应着物候,镂刻着节气,敲打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暑气浮动时,蝉声也便开始沸腾了。蝉是一支会唱歌的温度计,烈日空时它唱得反而更加猛烈,像摇滚乐,鼓噪着周围的热浪,昭示着盛夏的狂欢。秋风送爽后,蝉便渐渐退出演艺圈,息声息影,等待着自己最后的归宿。

立夏听第一声蝉鸣,自是新奇有趣。可蝉若集体发声,便显得有些聒噪。伏案写作的我听得心焦万分,苦恼不已,就像是孙猴头被套上了紧箍咒。一日读《庄子》,忽瞥到“佝偻承蜩”的典文,讲述的是一个驼背的老人捕蝉就如同拾取蝉一样轻松,百发百中。孔子向其询问秘诀,老人答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一个关于蝉的故事启发了我,蝉鸣对我似乎再不成干扰,自此“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渐渐地我适应了这蝉声,也喜欢上了这蝉声。就像有些茶苦,可品之有味,蝉声虽不悦耳,可听之有趣。尤其是在夜里,群蝉啾啾,似乎有提神功效,读书写作便再无困盹儿。家住楼房旁有一弯池塘,白天荷花斗艳、游鱼戏水;天空已上晚妆,池塘便成了青蛙的主场。蛙声蝉声此起彼伏,如同琴瑟和鸣,不由得想起稼轩的那几句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蝉自古都是文人雅客心中高洁志士的象征。可我总在怀疑。它那么大声的叫喊是否又符合“礼”的规范,“士”的标准?古人崇拜之物,如“梅”“兰”“竹”“菊”“松”“龟”“龙”“凤”,哪个不给人以静穆之感?作为一个“居士”,安静些不更能衬显威仪与聪慧吗?可它偏偏要打破这沉寂,还叫得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后来我才明白,它这是在“发声”。古人咏蝉,也无非是在借蝉发声。

一个有六年生命的蝉,五年都是在土底。它生命的夏天就是它生命的终点。若一个人沉默多年后又忽然得知自己行将死去,又怎会安于无声!疯狂地嘶吼,把天地当作自己的舞台,每一声蝉鸣,都透着生命力的震撼。古人也喜长啸,蝉鸣又是否是蝉在长啸?

秋天,蝉声日稀。断断续续地传来几声蝉鸣,再也连不成曲调。这时的蝉像是在诵诗,还在慨叹着“烈士著年,壮心不已!”。栖在不同树枝上的蝉偶尔会互相传来几声慰藉,偶尔也会飞聚到一起为先去世的朋友悲咽地祷告。当我们吟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与故交送别时,蝉也在向自己的生命作最后的告别。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寒露已过,蝉日薄西山,再也无力高喊。若秋风多一些悲悯,请寄送几声蝉的残喘,留给我作冬日的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