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2019-01-08 10:14:45)
|
|
中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既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功在千秋的思想家。他先天下的济世情怀,以及放诸现代仍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精神家园中最温暖的守望。
带着这份崇敬之情,我拜读了鲍鹏山教授的《孔子传》,再次被孔子的大智慧所震撼。
孔子弟子三千,生源复杂,在孔子之前,非贵族子弟是没有受教育权利的,孔子的“有教无类”让各个阶层的人、各种出身的人,都能接受教育。颜回
,出身平民,13岁入孔门,是孔子最为钟爱的弟子,其他出身平民的弟子还有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有教无类”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对待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不管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别,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教育思想是多么可贵啊!
孔子教育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禀赋、性格施以不同的教法。同样一件事情,个性迥异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分别问孔子。子路问:“老师,我如果听到了一件正确的事,我是不是可以马上就去做?”孔子说:“那怎么可以?你有父亲兄长在,你至少要问问他们,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子路走了,冉求来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说:“是啊,你觉得正确,就应该马上做,还犹豫什么呢?”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那是孔子对鲁莽的大弟子子路的教诲,是对一向谨言慎行的冉求的鼓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读《孔子传》,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孔子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一生永远对知识的学习都充满了兴趣,可见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曾说过:“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聪明要用愚笨来守,功劳要用谦让来守,勇敢要用畏怯来守,富有要用谦卑来守。老夫子太有智慧了。他在启示弟子,人生不单单要学会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要懂得适当地舍弃,不追求完美,不追求圆满,内心保持平静,静心从事自己的事业。
“有教无类”是教育的追求,“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智慧,“勤学好问”“做人学会做减法”,孔子这些大智慧,温暖地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永不停歇!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