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涅槃
(2019-01-01 15:24:46)分类: 历史 |
|
|||
1914年11月23日,袁世凯发布命令,“申明紊乱国宪,即照内乱罪,从严惩办”,并派遣内务总长朱启钤、司法总长章宗祥“与清皇室接洽,以遏乱源”。经反复协商谈判,最终在“清室优待条件”基础上达成七条善后办法,明确规定“清皇室应尊重中华民国国家统治权”,并废除了逊清皇室的爵赏、刑罚等权力,“所有一切近于行使政权事项,一律停止”。此后,鼓吹“还政于清”的宋育仁被步军统领衙门递解回籍。 民国之初的袁世凯许诺要将优待条件列入宪法,但袁世凯对逊清皇室也有很大限制,他是“阳示尊崇,阴实监视”。如把紫禁城中举行大典的三大殿收归民国,1913年又敦促皇室履行优待条件第三款,拟将“小朝廷”迁往颐和园。这个善后办法是对优待条件的重大修正,它限制了清室的特权,将逊清皇室完全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在“小朝廷”的黄昏时分,逊清皇室因种种原因也开放了一批皇室禁地,这些开放虽然其目的、方式、用途不尽相同,但多多少少对以后故宫开院产生了一些间接影响。据1912 年12月28日的《绍英日记》,由赵秉钧政府通过世续寄给清室相关信件及说帖议定民国政府借用故宫外朝与“三海”事项,重要内容包括:乾清门以内归皇室居住,即将来迁园后,遇有祭祀,仍可随时居住宫内;外围三大殿借于民国,作为礼堂接见外宾之用。三日后清室即正式同意。 另外还有:1913年4月24日,步军统领衙门制定《瞻仰颐和园简章》,清室内务府开放颐和园。9月28日,国务院秘书厅致函内务府,将皇宫方略馆所存档案及书籍等项移至国务院,以便随时查阅。是年,清室将乾清门以外三大殿,集灵囿新房及三海房舍移交北洋政府使用。以后在文华、武英两殿设古物陈列所,汇集奉天、热河两行宫的文物。至此,“海内外人士咸得寓目本古者,与众同乐”。清末著名小说家,《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还作有一首《燕都小吟·清三殿》七律,诗中写道:“五云楼阁消王气,三代钟彝寄下方。差幸子婴甘让国,不成焦土胜阿方。”无疑是颂扬了逊清“让国”,并将外朝诸殿移交民国作为文化设施的开明之举。 另外,在1918年6月17日,清室赠南池子神库地基一段给政治学会作建筑藏书楼用。1920年内务府向溥仪提出苑囿行宫出租办法,将钓鱼台行宫等处出租。1923年5月23日,释迦文佛2950年诞辰纪念大会在京师法源寺举行。大会办事处梁启超、熊希龄、李佳白等借宫内佛化物品数十种陈列展览。1924年6月28日,溥仪将紫竹院行宫赏给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这一将皇产赐予卫戍司令之举过后仅三个多月,便发生了新的卫戍司令鹿钟麟实演“逼宫”戏,溥仪被驱逐出宫。 近代教育家张謇忧心于“得弓既非楚人,归璧更无赵士”,为避免皇家文物流失海外,当年上呈《国家博物院图书馆规画条议》,明确提出以清皇室的三海、三殿及三所为范围建设一座集动物园、历史艺术博物馆和图书馆于一体的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品以奉天清宫、热河避暑山庄和宁寿、慈宁两宫及各库的内府珍藏为基础。另外,他还建议并购陶斋瑞方藏品,以充实国家博物馆收藏,并移置万牲园动物为天产(即自然博物馆)一部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