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读书
(2019-01-01 12:37:04)分类: 散文随笔 |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谈到不同年龄读书收获时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教育家孔子也说,“四十不惑”。人进入中年以后,心态渐于平静,阅历日益丰富,泡一杯香气袅袅的热茶,读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就是静好的岁月,甜蜜的生活。
人到中年读书,读的是一种心境。心境,即心态与意境,但对于读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读书需要一种境界。何谓境界?诚实、质朴,绚烂归于平淡,浑然天成。从心态到心境,并非读书的技巧,而是让精神品格得以提炼与升华。有一副对联: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清心。与其说这是一种信念,毋宁说是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靠悟性,更靠生活的积淀。中年读书,目的很纯粹,不再无所选择,不再为了做样子而做埋头苦读状,读书终于成了随心乐事。人到中年读书,读别人的经历,思考自己的人生,不会做刻意的比较,不会去羡慕嫉妒恨,却能突然间读懂许多事物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
人到中年读书,读的是一种情怀。年轻时读书,读的是书中的故事;人到中年读书,读的是文字背后的思想。读书速度慢了,但思考的时间多了,思考更多书本以外的东西。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清茶,那浓厚的香醇与青涩融化在香气中,沁人心脾;读一本好书就像听一场音乐,那唯美的旋律弥漫在空气中,引人入胜;读一本好书就像看一场电影,那或悲情或欢愉的情愫展现在眼前,令人感动。一本新书还像一艘小船,带领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宽广的海洋。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情怀,才能从书中感受到知识真正的魅力,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知识带给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体验,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取代的。读书不仅是一种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的态度,是一种对世界充满好奇或者置疑的态度,更是一种用书、用知识来获得人生满足感而更加热爱生活的情怀。
人到中年读书,读的是一种养生。读书的人是美丽的,因为读的书多,知识就比较渊博,就变得越来越自信,变得越来越有气质,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古人曰:“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殊不知,书还可美容、养心、治病,使人愈加健康、年轻。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具有解郁宣泄之功效,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从而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南宋文学家陆游,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读书养生,是因为读出人少了世俗偏见,多了理想信念;少了纠结惆怅,多了释怀舒畅;少了无所事事,多了怡情雅致;少了推杯换盏,多了粗茶淡饭;少了迷茫彷徨,多了憧憬希望。所以说人到中年,养成读书习惯,既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秘诀。
人到中年,是人生一次选择,是生命一次涅槃。当与书为友,常与书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