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2018-12-12 21:23:51)
分类: 读书



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的著名作家唐浩明,认为曾国藩家风家教包罗万象,如果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曾国藩写给他儿子的一句话,做读书明理之君子。如何读书才能成为明理之君子呢?曾国藩教给子女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要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曾国藩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影响着我们。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要重要。泛读虽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忘得也快。但精读就不一样,能吃得透、记得深、消化得好。

“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书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 他认为:“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需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思、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

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儿子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后来,曾纪泽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这两本书出版,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板发行的。对于二儿子曾纪鸿,曾国藩不仅鼓励他培养出数学研究的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夫人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才女。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要想自己好,家庭好,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能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养心灵,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读书“三”法


读书“三到”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讲道:“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他还特别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读书“三要”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读书“三喻”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把人的一生读书作了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时,他还认为:“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读书“三悟” 《幽梦影》又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今悟:善读书者,无事不为书:古今亦书也,天地亦书也,世间亦书也。善读书者,无书不是书:经史亦书也,诗词亦书也,民谚亦书也。读山水书,以悟意境;读世间书,以悟心境;读书中书,以悟尽境。

读书“三有”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致诸弟书中写道:“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阅读随想
后一篇:读书之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