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分类: 散文随笔 |
当太阳位置位于黄经240°的时候为小雪,小雪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节气的第二个节气,寓意中国华北地区将开始降雪,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到0以下。小雪节气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11月21或22日或23日。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小雪时间为11月22日星期五,农历时间为十月二十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诗云:“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左河水《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 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https://www.nongli.com/uploads/allimg/170518/5-1F51Q00915621.jpg
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沟深以白菜高度为准,储藏时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并排沟中,天冷时多覆盖白菜叶和玉米杆防冻。而半成熟的白菜储藏时沟内放部分水,边放水边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为宜,待到食用时即生长成熟了。
小雪时节,冰雪封地天气寒。要打破以往的猫冬坏习惯,农事仍不能懈怠,利用冬闲时间大搞农副业生产,因地制宜进行冬季积肥、造肥、柳编和草编,从多种渠道开展致富门路。为迅速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安排好充分的时间,搞好农业技术的宣讲和培训,把科技兴农工作落到实处。
小雪的风俗
小雪节气,人们开始准各御寒衣物、手炉、汤婆之类,同时房内挂棉帘以防寒。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等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有的人家还会烧糯米储存。
1、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小雪这个节气开始腌腊肉、酱东西呢?专家解释,如果天气热,腊肉、酱货很容易变坏发臭。小雪过后,气温基本就呈直线向下的状态,不太会反弹等。当年,这些东西做好后,刚好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成了风俗。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2、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四到五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4、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土家人所说的“泡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经过开水退掉了毛,虽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乘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前,还是热呼呼,软绵绵的劲儿,即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也有人说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也许,这也是土着民族那种喜欢捕获鲜活猎物的天性吧。
这刨汤,是宰年猪时用猪内杂,如肺、水油及部分肥肉、脑髓等剁细后拌以糯米饭、猪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调成酱状,加上适量的盐粉,再灌进洗净的小肠,然后放入锅中煮制而成。刨汤里再添些生猪血、猪骨头、肥肉、瘦肉、萝卜、白菜之类,用山泉水合锅而煮,做成刨汤火锅。三分猪血七分水,待到火锅水沸时,刨汤那鲜美香浓致极的真味就出来了。
5、酿酒
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中则记载“少康作林酒”。到了商代,农业逐渐发达,酿酒的原料更加丰富,饮酒的风气也愈加盛行、商朝的器皿中,爵、“尊”、解、辈、基、壶、I&等等,都是酒器。《尚书·微子篇》记载:“殷邦方兴,沉酗于酒”“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及至周朝,周公将卫地封给殷朝的遗民康叔,特地作《酒浩》一文作为劝勉.可见殷人嗜酒之深。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礼记·月令)曾列举酿酒要点:“孟冬乃命大酋,林稻必齐,曲萦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酒官监之,毋有差贰。”所谓林,就是现在的高粱。饎,就是黍与有粘性的稻子。湛饎,是指煮稻黍为粥,等凉后再加酒曲,然后盛在瓦器里酝酿。由文中可见,当时酿造白酒、黄酒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还注意到火候、水质和盛酒器物对酒质的影响。
有种舌用酉叫作酸,人们把它当做日常饮料,卖酒的人大多悬旗兜售,量酒的器皿则用干概(即有横木的升,酒超过升口,就知道酒已经打满)).酿酒的季节,可从《诗经·国风》中推知:“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酿酒多在冬季,因农事已毕,谷物收获,而岁末祭祀报赛,酒的用途也就比较广了。
近代各地民间酿酒大多仍按照这个时间。浙江安吉人冬后,家家酿制林酒,称之为过年酒。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贮存,称之为十月白,用纯白面做酒曲,并用白米、泉水来酿酒的,叫作三白酒。到春月在其中加人少许桃花瓣,又称之为桃花酒。江山一带在冬季汲取井华水酿酒,藏到来年春天桃花开放时饮,称之为桃花酒。杭州冬月有民谚道:“遍地徽州,钻天龙游,绍兴人赶在前头。”就是说徽州人做爆竹,龙游人做纸马,而绍兴人则以酿酒闻名。孝丰在立冬酿酒,长兴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关于小雪的诗词
《小雪》(现代·左河水)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
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
《小雪》(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夜泊荆溪》(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沁园春》(北宋·陈睦)
小雪初晴,画舫明月,强饮未眠。
念翠鬟双耸,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
密意虽具,欢期难偶,遣我离情愁绪牵。
追思处,奈溪桥道窄,无计留连。
天天。莫是前缘。
自别後、深诚谁为传。
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两心长在,须合金钿。
浅淡精神,温柔情性,记我疏狂应痛怜。
空肠断,奈衾寒漏永,终夜如年。
《春近四绝句》(北宋·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黄庭坚)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
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
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初寒》(北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小雪日戏题绝句》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