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素读

(2018-10-18 15:07:30)
分类: 评论

 

    

    岐黄有书,名曰《素问》,素者,本也。所问务本,所答语本,问答之间,医道立矣。岐黄之术,旨在安身;读书明理,志在安心。探本立道,可以心而不如身者乎?

    古人读书,尤重朗读,朗读成诵,文义不待解而相互发明,而心自得之,是名素读。素读者,能养本智,亶立根基;无素读,卒难契境,终究肤泛。

    昔仲尼读《书》,皆用雅言;荀卿《劝学》,始乎诵经。或圣或贤,莫不持素读以自课,告朗诵而课徒,所以务本也。“白圭”之诗,南容三复;《雄雉》之章,子路终生。宣父听诵而观其志,随机施教;弟子缘音而察于圣,应化进学;此务本而有得也。

    王韶绝粮,目耕不辍;贾逵博学,功在舌耕。素读之方,可得而说:眼口及心,要当一处。眼观字形,口诵字音,心惟字义;观形则点画分明,诵音须字正腔圆,惟义要不求甚解。观形则存乎心,诵音则入于耳;心耳通达,形音互摄,功积力久,义自明矣。故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此之谓也。

    声气所发,率由丹田。丹田者,腹脐之下方寸处也。气入则腹鼓,气呼则腹伏,一鼓一伏,其犹槖籥乎?槖籥开张,气经喉咽,而诵音出矣。夫如是,诵愈久而神愈旺,神愈旺而体自康,则养生之道与存焉。反是,声凭喉吼,气由胸发,莫不口干而舌燥,喉燚而头昏,其于伤生也大矣!

    素读之可以养生,窃尝闻之:语速均匀养心,音色柔美养肝,字正腔圆养肾,音量适中养肺,吐辞联贯养脾。经籍一诵而五藏得养,其故何哉?夫充盈天地,莫非三事,一曰物质,二曰能量,三曰信息;而转化之机,达于三者。三者皆又,各分阴阳,以今言之,名为正负。是故恶语寒心,爱语暖心;语分爱恶,皆是信息;心感寒暖,俱为能量。又如炊爨,松木之爨何如煤气之炊?松木煤气,同属物质,转为能量,熟饪则一,而滋味有别,所以别者,在其信息。正而转正,负而化负,千绪万端,其仪不忒。夫经籍文字,无非信息,真善美慧,无不具足,因其素读,化为能量,运行周身,其养大矣!

    素读所始,当自何书?徵之圣贤,可得而论。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荀卿云:“始乎诵经,终乎学礼。”圣贤所论,宪章祖述,其理有不可易者焉。然时人根器,难胜古奥,径自诵经,其门难入。是以权立初阶,先作接引,盖闻“蒙书者,经书之预科也”,则接引之磴,文在斯乎?故知素读所始,当自蒙书。

    素者,白也。是以书付素读,当用白文;白文者,未注之本文也。经籍本文,是名文言;文言本无今古,学习自有浅深。譬夫今人之诵《周易》,或用国语,或用方言;国语方言,皆非殷周之旧;书中文字,尽是楷书,亦非甲骨吉金。若以文言为古语,心生畏葸,是不能即浅入深,而学习之乐,终不可得。文之与言,皆非古旧,然今之人,以为古旧,所以然者,惟在词汇。词汇因时而变,逐物而生;因时则成古今,逐物遂有新旧。然则古今新旧,绝非判然暌隔,察其损益之踪,信然有象可徵。夫造字之初,取象为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抟彼意象,遂成文字。文言词汇,多为单字,循其字象而察本义引申,乃知所指万殊,终不离象。字象既明,则义无今古;于是词汇之暌隔,豁然贯通矣。欲明字象,当用正体。素读白文,尤当用之。

    素读之道,其不传也久矣,今不揣智短,不避学薄,猥陈鄙见,冀挽衰颓。然散论不足观,如其高义,请俟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是故乡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