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读之乐
(2018-07-13 10:41:22)分类: 散文随笔 |
读书本来是一件很私人化的行为,尤其是读书习惯的问题,那简直是一种隐私,读书之人能将此写出与人分享,如同拥有私家宝藏总要忍不住告诉别人一样,书痴们总是守不住这份快乐的。就像《书痴的爱情事件》的作者尤金·菲尔德一样,临终时候才道出他的秘密,用他妹妹的话说,头顶的秃,乃是臭脚熏的,灯光熏的,而他实在不客气,对妹妹反唇相讥,说她妹妹喜欢收藏盆盆罐罐他实在看不出什么好来。而在我看来,躺读之乐,与舒展四肢躺在花草丛中感受春天的气息的快乐是一样的。
读书的姿态,千姿百态,因人而异。而我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莫过于躺读了。或左躺,或右躺,蜷曲成一只虾米状,实在无比惬意。或者仰面朝天,舒展四肢,或者俯身向下,双肘支撑,目光如两把小小的敲打物,叮叮当当从文字上掠过。那声调不高不低,不缓不急,总能和心跳和呼吸的节奏吻合。躺读,说它是在演奏音乐,或是聆听音乐,都是恰当的。
躺读之乐,一般都是在晚上才可以享受到的。它需要安静的氛围,思绪不能受到一点儿干扰,否则这种快乐是无法享受的。如果是白天,那么,只能是雨天,或者雪天了。连绵秋雨天,躺读,适合读那些具有宋词意境类的书,适合读悲情的故事,或为自己的往事唏嘘,或为主人公悲叹,或者假想一段并不存在的生离死别,一颗心似乎都变成窗外的一个雨点儿了,落在遥远的茵梦湖中。而雪天,适合读香艳的故事,如“我是大路,我是远方”的故事,或者“我是毕加索”那样的传记,或者“曼侬”那样的故事。窗外的雪在映衬,在燃烧,一颗心会变得丰盈而年轻。但无论是雪天还是雨天,乃至夜晚,读卡尔维诺的《书痴》都是适合的,而且是富有变化的。就像舞台上风景灯光的转换,同一个人物出场给人的感觉不同一样。
童年的躺读,在雨天和雪天,我都有一个极端的想法:如果雨下得能漂起船,我就不用上学去了,可以继续躺读;如果雪落得可以盖住房屋,我就不用上学了,可以继续躺读。人都到了中年,那样期待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过,这给我小小的躺读生涯带来了一点小小的富有诗意的感伤。童年的躺读,是在油灯下,蜡烛下,白炽灯下度过的。我最不喜欢的是白炽灯,躺读的时候晃眼睛,它会让我觉得自己是在监狱里接受审讯,一点快感都没有。所以,我很希望随时能有停电事故发生。其实,躺读最佳的伴侣,就是台灯,尤其是可调节灯光亮度的台灯最适宜了。每一本书对灯光的亮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假如书是一个和你约会的恋人的话,她要是喜欢在湖边约会,你别给她带到超市那儿去,只不过书有那样的期待而不能说明而已。有时候躺读,一夜就调N次灯光。它无异于一个音乐家在调试琴弦,将其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躺读之乐,亦在书堆。真正喜欢躺读的人,他的四周肯定是放满了不同的书,以供他心血来潮的时候,随意抽取。那种让人一口气读完而不能释卷的书,在我看来是少而又少的。尤其是诗歌和散文这样的文学书,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实在是暴殄天物。它们需要留点回味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种类的书,换着阅读,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如果打一个比喻,那就等于你在旅游,这会儿在日本,那会儿在美国,而过一会儿又去了法国。假如再有一盒烟、一个打火机、一个烟灰缸……那就等于获得了犯罪的快感,想想我们的消防队员和太太们的忧虑吧。
躺读之乐,宛若和爱人在湖中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