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正视“下”的勇气
(2018-07-11 17:40:46)分类: 散文随笔 |
当下,有的干部对“下”这个字很敏感,闻“下”色变,轻则战战兢兢、避而远之,重则咬牙切齿、手足无措。曾经有一位领导想让单位某同志到基层锻炼,结果说的时候表达成“让你下去一段时间”,该同志会错了意,以为是要降他的职,便连忙求情,闹了笑话。
与“下”有关的词语很多,有一些被人认为是不好的,如下马、下岗等,这些词语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出于保护自身的考虑,凡是与“下”有关的,都一律敬而远之,出现了“唯上”的现象。
有的人“唯上”是因为想要往“上”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搞政治攀附,结成利益同盟,对上级领导言听计从,对同事和下属不屑一顾;有的人“唯上”是因为害怕“下”,因为平时作风不够扎实,对自己和身边人约束不够,抱着“找个山头躲一躲”的心理,便四处“援上”;还有的人因为对“下”比较忌讳,便将自己整日“束之高阁”,不沾“地面”,不下基层。
诚然,“下”并不意味着都是“落马”“下岗”的意思,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干部自身思想上有问题,才会闻“下”色变。对于干部来说,“下”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一种提醒,告诉自己,基层经验还不够丰富、能力素质还不够全面、视野还不够开阔、作风还不够扎实。
不管是真的被“降职”,还是只是“考验”,“下”对干部而言并不是坏事。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上存在问题被安排“下”,需要好好在新的岗位上进行反省,吸取经验教训,提醒自己在新的岗位上知错改错,迎难而上;另一方面,是在基层的岗位上努力锻炼自身的能力,不断增长才干,为将来的发展“墩墩苗”,打好坚实的基础,告诉自己还需要锲而不舍,继续奋斗。
党员干部要多些正视“下”的勇气。“下”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一剂良药,可治病救人;它是一记重拳,会敲打迷茫;它是一次磨砺,能洗练心性;它是一面镜子,可直视本源。要多多弯“下”身子,向他人学习请教,补齐自身短板,要敢于抹“下”面子,告诉自己直面错误,做到积极改正;要善于迈“下”步子,多到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中去,换个视角看待问题,扩展视野。从而不断积蓄力量,格局和能力自然也会上升。
前一篇: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后一篇:悠悠蒲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