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重在读经典
(2018-04-24 17:05:02)分类: 读书 |
全民阅读“读”什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发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坚持重在内容,提升质量。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内容。”由此可见,提升阅读内容质量,就在于提升阅读价值,而最有代表性的、最精髓的就是阅读“经典”。
当今社会上存在着碎片化、浅薄化的阅读风气,人们不愿意静下心来阅读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品。这样的结果不仅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还会造成“言之无物,游谈无根”的现代“空心人”。所以,全民阅读要提倡经典阅读,注重经典输送。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阅读经典。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就有着阅读经典的优秀传统。《论语》《春秋》《战国》《孟子》《老子》《庄子》等,是经久不衰的诵读经典,是华夏文明的瑰宝。纵观历史长河,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楚辞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耳熟能详的《孔雀东南飞》到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还有大量的宋词、元曲和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等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经过前人的艺术加工世世代代的传唱和诵读,成为了流传海内外的经典。通过阅读经典、创造经典、传播经典,中华优秀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和传承。
提升全民文学素养需要阅读经典。古往今来,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打磨的作品大浪淘沙而百炼成金,成为当代的传世经典。鲁迅、矛盾、巴金、老舍、张爱玲等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作家莫言说过,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千百万读者考验的,读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经典。曹文轩也曾说:“要读书就读好书,读经典。要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读有价值的书。”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需要阅读经典。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读本》的出版问世、“中国好书”的评选发布、电视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和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精神都要求我们不断地阅读经典、挖掘经典。只有如此,全民阅读才能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滋育代代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