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花白雪香

(2018-04-22 05:11:54)
分类: 散文随笔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是东坡七绝《东栏梨花》。诗中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尤其“一株雪”一语双关,既写梨花端庄高洁的神韵,又写诗人内心纯洁坦荡,颇具艺术感染力,《东栏梨花》也成为千古名篇。

  梨花别名玉雨花、晴雪、晴雨、淡客,含笑伫立,清香幽雅,风韵超绝,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并对其赋予了许多诗情画意。梨花洁白如雪,她的花语是纯真,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有时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徜徉在古人歌咏梨花的诗林里,花香弥漫,如饮一杯陈年老酒,醇香甜绵,余味悠长。

  阳春三月,树树梨花花团锦簇,洁白如玉,白得清纯,白得圣洁,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梨花一株雪的姿容形象令多少诗人为之倾倒!

  古人常以雪喻梨花,读古人梨花诗,便觉有一袭清凉怡人。南朝萧子显《燕歌行》曰:“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李白《宫中行乐词》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岑参《送杨子》曰:“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令狐楚《宫中乐》歌道:“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杨柳如烟似雾,而梨花的洁白就算用雪来比拟也似嫌不够。唐代丘为《左掖梨花》曰:“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王融诗曰:“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温庭筠诗曰:“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雷渊诗曰:“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陆游《梨花》曰:“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独树标帜,自成一家,不容妖艳的桃李独占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黄庭坚《压沙寺梨花》曰:“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千树万树梨花,在春风里荡漾,香气四溢。宋代王洙《梨花》曰:“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古人既以雪喻梨花,又常以梨花喻雪,二者相得益彰。最著名的莫过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其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白雪梨花,是如此的绮艳美丽,这意境实在清新。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无寒只有香,顿觉春意盎然,让人浮想联翩。杜牧《初冬夜饮》曰:“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同为冬雪,同为梨花设喻,诗中传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前两句写诗人被贬官降职客寓他乡的孤独苦闷。积病缠身,愁思郁结,只能借酒浇愁。偏逢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愈觉寂寞悲凉。后两句移步换景,寄慨遥深。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像是堆簇着的团团梨花。诗人孤烛独饮,本已孤凄不堪,而茫茫夜雪更加深了对前途飘茫之感,明年此时又不知身系何方!结尾一问,凝聚着诗人颠沛流离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茫茫如雪的梨花,茫茫如花的积雪,渲染出诗人飘泊浮世的愁思苦情。全诗格调忧伤凄婉,深沉感人。

  唐代诗人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诗歌以白描的笔法,将时间、地点、人物依次写出,让人遽然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将笔触由屋内移到屋外,庭院深深,重门深掩,惟见梨花簌簌而飘,转瞬就落满了一地。此时,诗人顺势将春怨推向了最高潮:黄昏后,天欲晚,泪空垂,梨花落……所有的“舞台布景”皆是伤愁之语,将宫女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此诗写梨花满地,当属于王夫之所谓“以哀景衬悲情”的笔法。同是写梨花,还有以“乐景衬哀情”的笔法。唐诗里无名氏的一首《杂诗》,以想象中的故园梨花溪月之幽雅高洁来反衬游子客居异地,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怨:“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前两句交待诗人羁旅长安,有家难归的困窘;后两句想象故园旧山之景,抒写思乡念亲之情。一树梨花,沐浴着朗朗月光,静听潺潺溪水,像亭亭玉立的仙女,笑容可掬,姿态可亲。故乡的梨花啊,美丽高洁,幽雅迷人,这对于飘泊在外的诗人来说,岂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吗?“不知今夜属何人”问得何等伤心,何等苦涩!溪月梨花越是空蒙优美,就越能够反衬出游子归程无计的苦闷忧思。

  宋代诗人晏殊《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这首爱情诗表达了对偶然相遇的意中人的深刻思念,其情也真,其言也切。情之深深,言之凿凿,将单相思的滋味全方位地展现在了诗句里,令人读后感触叹惋,唏嘘不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千古佳句,反复吟咏,百读不厌。看似恬淡无痕,实为妙手偶得。

  元朝诗人元好问《梨花》:“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这首词将梨花比喻成娴静的少女,气质高雅,颜色迷人,圣洁不凡。在这里,诗人明里是在写梨花,而暗中写得却是自己,抒写自己的不肯屈服、不甘同流合污的价值取向,以及志在追求高洁的气节与决心。

  梨花姣洁,是美好的象征,同时也在恼人的暮春凋谢,因而梨花与泪花、寂寞、惆怅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纳兰性德诗词中多处写到梨花,如,“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纳兰借“梨花”淡雅朴实来代表美丽纯洁的爱情,借梨花那洁白的色调表达出爱妻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而且借梨花飘零凋谢的特征抒发他凄凉与哀怨的思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