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时二月二称“中和节”,有何寓意

(2018-03-19 14:30:04)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yzwb.sjzdaily.com.cn/res/1/2/2018-03/17/A16/res01_attpic_brief.jpg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正是运肥备耕之际。而唐朝的二月二却与众不同,称为“中和节”,赋予了新含义。

唐朝的中和节原定于农历的二月初一,随着历史的演变,改为二月初二。这天,官员休假一天,皇帝在宫廷内宴请群臣,还要向身边的大臣赏赐一把制作精美的尺子,要求官员办事要有尺度,执法公平公正。

中和节寓意为不偏不倚

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即正月初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日。唐德宗时,著名政治家、谋臣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正月,德宗下诏说:“四序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酥,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所谓“中和”,指中正平和,各级官员在办事执法过程中要不偏不倚。儒家认为喜怒哀乐的情感未曾发出时叫“中”,若情感发出来,但没有偏颇,很中肯,叫“和”。人的道德修养能够达到中和,就是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这一天,官员休假一天。唐德宗李适在大明宫麟德殿,宴请文武百官,并有歌舞助兴,场面非常宏大,宫中歌舞乐妓数十人排列于宴会厅,演奏经典舞曲,唐德宗还亲自指导制作了《中和乐舞曲》,是这天必须演奏的节目。歌舞之后,唐德宗乘兴赋诗《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一首:“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一些大臣也纷纷作诗唱和,如李泌《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诗云:“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

各级地方官员也纷纷效仿,举行盛大的歌舞宴会。宴会上既有美酒佳肴,又有乐舞百戏,参与者觥筹交错,频频举杯,自朝至暮,直喝到酩酊大醉。民间则以青布口袋盛百谷果实,互相赠送,号称“献生子”。当时的京城还以江米制成糕,叫“太阳糕”,用来祭祀太阳。唐朝人尉迟枢《南梵新闻》记载说:“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可见献生子也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唐朝帝王的倡导下,中和节达到了极盛,每年逢此日,人们都要加以庆祝并举行祭祀活动。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和节改为二月初二。

皇帝赐尺望公平公正

据史载,唐朝皇帝在中和节这天,赏赐大臣一把制作精美的尺子。唐李林甫撰写的《唐六典》中提到,朝中掌供器玩服饰、金木齿革羽毛等物的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都要向皇宫进献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因为皇上要在这天向身边的大臣赏赐这些尺子。这个尺子刻工甚为精美,制作方法是把象牙染成红绿诸色,表面镌刻上各种花纹并涂上色彩,正背两面用双线等分为10个寸格,寸格内用很浅的浮雕手法镂刻出花卉、鸟兽、屋宇、亭台以及飞天人物等纹饰,绘画技法线条流畅,人物、鸟兽生趣盎然,雕刻工艺精美绝伦,尺上还敷红、绿两种颜色,色彩瑰丽、镂刻精细,端庄而又浑厚刚健,反映了唐代高超的牙雕技术。

皇帝选择在中和节赏赐尺子是有深意的,仲春二月是日夜平分的月份,古人顺应天时,选择在二月份校正度量衡器具,认为这样可使度量衡器具公平准确。中和节皇帝给臣子赏赐尺子,寄予了更多的含义,希望臣子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权衡利弊,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执法要像尺子一样,有法度,有尺寸,公平公正,廉洁奉公。

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在《谢赐尺诗状》一文中写道:“高力士宣敕,赐臣等御制诗并宝尺……伏见宸衷,窃谢良工,徒秉刀尺,终期死力,取配钧衡。”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曾得到一支红牙银镂尺的赏赐,写下了一篇《中和节谢赐尺状》:“今日奉宣,赐臣等红牙银寸尺各一者。伏以中和届节,庆赐申恩,当昼夜平分之时,颁度量合同之令。况以红牙为尺,白金为寸,美而有度,焕以相宣,下明忖度之心,上表裁成之德。”文中描写了皇帝赐尺时的情景,尺子制作之精美,表达了被赐尺的大臣们对朝廷感恩的心情。

以“赐尺”为题选拔人才

唐代科举及第与宋代不同,中了进士也并不能立即被朝廷任命为各级官员,而只是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有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的考试方可开始当官,得到朝廷的任命。按一般情况,唐代进士及第后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于是,不少进士在喜悦轻快一番之后,便面临着寂寞的守选日子,或是奔走于权贵间求取官职,或长期沉浮于人间,有的甚至生活困顿。所以有的考生高中后并没有表现出来得意忘形、志满意得的神情,而是保持低调、谦虚。

为了解决科举出身后等待入仕所产生的问题,唐代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之一便是设置科目,而博学宏词便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宏词科的考试内容是“试文三篇”,包括诗、赋、议论各一。尤其是唐后期的博学宏词科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多彩,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

贞元八年(792年),博学宏词科以《中和节诏赐公卿尺》作为科举考试的试题,作出诗赋一首,目的就是要求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士子们要牢记皇帝的赏赐,不忘皇帝寄予的殷切希望,入仕后在执法办事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当年参与考试的进士们大多留下了佳作。如据说是宏词科第一名的陆复礼的诗:“春仲令初吉,欢娱乐大中。皇恩贞百度,宝尺赐群公。欲使方隅法,还令规矩同。捧观珍质丽,拜受圣恩崇。如荷丘山重,思酬方寸功。从兹度天地,与国庆无穷。”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皇帝赐尺的情景和受赐者的感恩心情。

相关链接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民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这天有许多习俗,时至今日,虽然有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在我国古代,“二月二”的寓意重大,且不容忽视。这一天,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还要进行一些与龙有关的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中藏着远方
后一篇:静若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