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2018-03-19 13:20:38)分类: 散文随笔 |
小时候,我曾经问妈妈:“什么叫龙抬头?”妈妈说:“龙抬头就是说冬天已经过去了。睡觉的小虫要爬出来了,南去的小鸟要飞回来了,地里的小草要拱出来了,树上的枝条要绿起来了。”我急忙跑到院子里去寻找,真的发现一只蚂蚁,爬出窝来晒太阳。还有墙根下的小草,已经染上绿装。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耕节”等。相传起源于伏羲氏时代,每到这一天,都要举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的重大活动。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节令。此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要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所以二月二也叫“春龙节”。为了在春分之日顺利登天,所有的龙都必须在“二月二”这天,从冬眠中醒来,抬起头,伸开腰,看看哪里需要行云,哪里需要下雨。然后打起精神,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玉帝下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想到了以爆米花代替金豆。到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玉帝看见。玉帝一看人心所向,只好放出龙王,让他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二月二的传统习俗很多,其中最有趣的,是“送穷”和“迎富”。按照民间的传统,正月的最后一天,是“送穷日”。杨雄曾作《逐贫赋》,韩愈曾写《送穷文》,唐代诗人姚合的《晦日送穷》诗,更是千古流传:“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门千户看,无人不送穷。”而二月初二,则是“迎富时”。“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宋·魏华父)从唐宋时起,每到二月二日,人们就要早早起床,然后敲锣打鼓,到郊外踏青“迎富”。
据说过去的私塾先生,多在二月二这一天招收学生,谓之“占鳌头”。每招一个学生,先生就会讲:“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然后学生再跟着念诵一遍,期盼着学业有成,前程锦绣。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新雨过后,千里碧空;春风荡漾,草长菜生。这个时候,看到一群漂亮的青春男女,渡河踏青,采花挑菜,真是一幅优美的景象。
二月二,龙抬头;龙也抬头,我也抬头。看大地,多美的景色;望天空,多好的阳光。春风扑面,鸟语花香。正是一年播种时,怎不让人抬头挺胸,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