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灯

(2018-03-02 23:58:21)
分类: 散文随笔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的年货都准备差不多了。大人们闲下来,才有时间同孩子们一起制作春节的花灯。

那时,生活贫困,物质条件有限,做不出那些精致的花灯。大人和孩子们就在有限条件下就地取材,制作能够做出来的灯笼,把过年的味道烘托得浓浓烈烈。制作“花灯”,能用的材料都会拿来使用,废旧的铁丝、丢弃的木条,修剪下来的树枝,还有一些植物的秸秆等等。

爷爷是一个手很巧的人,什么东西到了他的手里,捏吧捏吧、弯吧弯吧,就能做出很精巧的东西。每年到了年根,他的身边就会集聚一群孩子,拿着各式各样的材料,要他做灯笼。他总是笑吟吟的,给这个做一盏荷花灯,给那个做一盏鲤鱼灯;用铁丝弯一个五角星形的灯笼,糊上红纸,点燃蜡烛,孩子们提着走在街道上,像一颗颗星星在闪烁;用木条制作成宫灯,蒙上一层薄薄的纱,悬挂在房梁上,或者窗子前。蜡烛点燃了,透出一种朦胧的光。年的味道,一点点溢出来。

裱糊灯笼的纸张,也是多种多样。用彩色的纸糊上,点燃蜡烛,会透出彩色的光,从不同侧面看过去,会有不同的效果。用白纸糊上,点亮,透出一片明净之光,提在手里,在夜空行走,像月亮、像星星,闪闪烁烁、绰绰约约,幻出一片迷人的景致。如果条件好,而又有点绘画基础,可以买几尺生宣或者熟宣,用一支狼毫,点点染染、勾勾勒勒,绘出极简洁的画,蒙在宫灯上,那就是一幅立体的画。悬挂在屋内,或者门楣两边。白天,就是一幅中国画,夜晚,还是一幅画。只不过,那些花鸟虫草,山水人物,都是举着烛光,从故事里走出来的。

虽然出自山里人之手,各种各样的灯笼,还是有模有样的。所以,很多比较结实的灯笼,过完年,就收藏起来,留待明年,还有许多未了的愿望。只不过,那些灯笼和越来越多的希望,需要重新装裱,修旧如新。

马上要过年了,孩子们的灯笼都已经做完。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到处是游走的灯火,红的、绿的、白的、彩色的;有啼叫的公鸡、有跳跃的鲤鱼、有盛开的荷花、有又圆又大的西瓜……那是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年味越来越浓的山村里,行走。一盏一盏的灯,点亮一双又一双黑色的眸子,点亮了沉寂一年的夜空。

大人们开始做“冰灯”了。白天,从水井里挑回来两桶水,满满的,放在院子里冻着。第二天早上,水桶里的水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把那些尚未结冰的水倒掉,拿到屋子里,放在火炉上烤。一会儿,薄冰沿着铁皮慢慢融化,再把水桶拿到院子里,倒扣着,轻轻把水桶拿下来。地上,一个晶莹剔透的冰灯,就出现在眼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一般家庭都会做四个冰灯。两个放在屋门口,两个放在大门外。晚上,在里面点亮红色的蜡烛,小小的烛火在冰灯里面跳跃着,透过一层薄薄的冰,散发出一种笼着红晕、盈着清幽的光来。远远看过去,一条长街,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两盏这样的灯火,顺着山势,蜿蜒到夜空里。你真得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真的来到那“天上的街市”了。

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从未再见过这样的冰灯。我想,那应该是我的那个小山村、那个小山村里的人们独创的吧。

塞外的天气很冷,那个时候,比现在还要冷。冰灯会在家家户户的门口点燃很长一段时间,把人们对年的怀恋,一点点拉长。眼瞅着初五过了,初十也过了,转眼就是正月十五。那是吃元宵、闹花灯的日子,山里人的兴趣又转移到“撒灯”上了。

撒灯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庆祝方式。正月十五那一天,大人、孩子很早就集聚在一起,有的张罗废柴油、煤油;有的到处寻找玉米芯,破旧的毡头、布条。孩子们则跟在大人们身后,跳着、闹着、起哄。天刚一擦黑,年轻的小伙们就提着装满柴油、煤油的桶,挎着装满玉米芯、破毡头、旧布条的筐子,出发了。

小伙子们摸黑爬上南山山顶,把那些玉米芯、破旧的毡头、布条蘸上柴油,点燃,沿着山脊撒下去。三步一个,五步一个,一会儿,蜿蜒起伏的山脊,就亮起了点点灯火。一点,两点,三点……点点灯火串联在一起,在漆黑的夜空,格外醒目。全村的人都集聚在村头眺望、欢呼、雀跃。点点灯火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在起伏的山脊,宛如一条长龙,在游走、跃动、飞腾。不一会儿,又一条山脊被点燃了。又一条龙,闪着光、耀着眼,向这边游动。瞬间,两条耀眼的巨龙在那最高的山头聚首了,腾空跳跃,摇头摆尾,映红了南边的天空。渐渐的,龙尾的火光暗淡了,龙的身躯似乎蜷缩在一起。最终,灯火熄灭,两条巨龙隐入了漫漫夜空中。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有几点灯火,慢慢移动,萤火虫一般,从山上下来,越来越近了。

村子里的人,也渐渐散去。黑夜吞没了一切。连绵的山,沉默的树木,一个个打着瞌睡的院落。只有村边的小河醒着,被几点灯火照亮了,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村子有几扇窗还亮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明天,一个漫长的假期结束了。年的味道,被收进了仓里,储藏在坛坛罐罐里,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