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里的狗
(2018-02-23 17:12:06)分类: 散文随笔 |
狗在十二生肖中为何褒贬不一?狗为何会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让我们沉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去寻找答案。
考古发现:相伴万年的助手
“人猿相揖别”,人类坎坎坷坷的步履不断穿越岁月的风霜雨雪。拙笨却又聪明的先祖,能够把弱小的肢体茁壮为草木生物的主宰,绝不只是疯狂孤傲的杀戮,最要紧的是仁爱谦和的施舍。岁月悠悠,施舍绵绵,当施舍成为驯养,撒蹄乱跑的野兽,张翅乱飞的禽鸟,就变为厩栏里的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从此,六畜便与先祖朝夕相处,共同用自己的能耐,或者生命,拓展农耕文明的领地。
倘若有人要问,六畜当中哪个与人类相伴的时日最久?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狗。
距今1万多年至2.6万多年前的吉林榆树县周家油坊遗址,发现了大量哺乳类动物化石,除了人的骨骼化石,还有老虎、猛犸象、披毛犀和普氏野马的化石。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家狗的头骨“半化石”位列其中。
大约1万年前,在我国的东北,狗已经被驯化,成为人类的帮手。戎、狄、肃慎、东胡等部族率先驯养出了家狗。戎族之所以有犬戎之称,之所以用狗作为图腾,与他们最早驯养狗不无关系。
也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发现的狗的遗存最早不超过9000年的历史,其地点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但在德国的一个距今1.4万年前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狗和人合葬在一起;在美国犹他州一处洞穴里发现的美洲最早的埋葬狗的遗址距今1.1万年。可见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
最早与人结盟的是狗,自从吃人的食物,住人的窝棚,狗就成为人的忠实盟友。看门护家,恪尽职守;出外打猎,勇猛冲锋。人类最早降服猛兽,就是借助了狗的威力。
狗的不凡业绩,人类如何能忘记。惯于感恩的先祖崇拜狗,敬祀狗,自在情理之中。甚至,狗还堂堂正正走进了国人的神话。《搜神记》中记载,高辛氏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难以取胜。高辛氏招募天下勇士,许诺谁取得戎吴将军人头,愿将公主嫁给他。岂料猎得戎吴将军人头的竟是盘瓠,而盘瓠不是人,是高辛氏的一只狗。高辛氏正在为难,公主已挺身而出自愿嫁给盘瓠。成婚时,盘瓠化为人形。之后他们产出男女十二个,后代逐渐繁盛起来。畲族、瑶族人均认为盘瓠是他们的先祖,虔诚地尊奉狗为图腾,服饰上也有诸多纪念先祖的标示。盘瓠“其毛五彩”,瑶族便把衣服染上五彩颜色。女子把头发梳结成狗耳状,男子则把服装剪裁得前短后长,腰带垂挂于臂部以下,形同狗尾。对狗的尊崇已成为生活习俗,祭祀祖先前要先喂狗,主祭者甚至模仿狗的动作,手足并用,从供桌下爬过去吃祭品。如此祭祀之后,全家才能围桌进餐。至于让儿童戴狗头帽子,穿狗头风衣,无非是要让先祖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神话不是历史,不能信以为真,却可以从中感悟到,狗催化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至今不忘狗的恩情,因而铭记狗、敬祀狗。
典籍记载:忠贞不贰的朋友
问世间情是何物?情比烟云轻,情比泰山重,情可生死相许,情也可大难临头各自飞。如此回望,人类与狗相厮相守上万年,不离不弃,真够得上最铁的交情。如此审视,形成这至铁友情固然有人的重情重义,但绝不可忽视狗忠贞不贰、死心塌地效忠主家的模范行为。是狗这模范行为维系了世所罕见的主仆关系。
狗如何效忠主人?街谈巷议姑且不谈,仅图书典籍里的事迹就令人对狗刮目相看。
《续搜神记》中有篇杨生义犬的故事。杨生养了条狗,喜欢得形影不离。有天夜里行走,杨生不慎掉进一眼枯井里,狗在井口彻夜吠叫。第二天有人路过,听见狗的叫声很奇怪,走近一看发现了杨生。此人伸手相救,不过提出一个条件,要杨生把这只善待主人的狗送给他。杨生哪里舍得,可是不舍弃狗,就不能获救。他正在犹豫,就见狗低头瞅着井底示意,杨生明白了狗的眼神,立即答应以爱犬相赠。杨生被救上来,那人牵着狗离去了。狗走几步回头看看,看得杨生好不心酸。岂料,五天以后的夜里,狗居然悄悄回到了杨生家里。
这狗真是忠贞不贰的典型代表,主人落井它狂叫呼救,为救主人它甘愿献身,思念主人复又回归,真该授予最佳之狗称号!且慢,唐人《集异记》里柳超的那只狗有过之而无不及。柳超是唐中宗时的谏议大夫,犯颜上谏,得罪皇帝被贬谪岭外。与他相随的有掌阁、掌书两个仆从和一只狗。主人遭贬,最需要有人照料,可是这两个仆从居然心怀叵测,商量以皇帝有密诏为由毒死柳超。两人密谋自然不避讳狗,狗听得一清二楚。就在毒食端出,柳超要吃的紧要关头,狗咬死了两个坏蛋,保全了主人的性命。看看,这个故事里的狗,不仅忠诚,而且忠诚度超过了仆从。
狗具有忠贞不贰、敏捷聪慧的品格,绝不会“大难临头各自飞”,反而主人越是有难越是贴心援救,诚心诚意要让主人摆脱困境。正是这种高贵品质让人乐意与狗生死相依,永不分离,以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越来越铁。
文艺天地:活泼可爱的形象
生死相许,不弃不离,狗几乎成为人类最可信任的知己。狗千秋万代、矢志不渝地付出,获得了世人的厚爱。从诗词书画到雕塑作品,到处都有狗忠勇可爱的形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下笔一挥,乡村祥和安宁的日子即出现在眼前;“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笔墨一点,寒冬也变得温暖了。狗叫声传递出的多是温馨醉人的乡村气息。
当然,要将人与狗的那份情趣活画出来并不容易,非苏东坡这样的大家难以成其妙。晚年,苏东坡养了一只名叫“乌喙”的狗,它忠于职守,“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它善解人意,“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它憨态可掬,“跳踉趁童仆,吐舌喘汗雨”;它特立独行,“长桥不肯蹑,径渡清深浦”;它肯定是名门之后,“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夸赞这只狗犹如给陆机传递家书的那只黄耳狗的后代。
诗词中有狗,画幅中也有狗。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已经出现了狩猎犬,这等于说,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狗已成为先祖喜爱的艺术对象。无独有偶,甘肃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上,家犬悠然其上,况且不止一只,而是四只,每只都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狗频频在画幅上展示风采,露面最多的是喜迎新春的年画。武强木版年画中有一幅《义犬救主》,画中醉卧一人,火焰就要烧身,一只小狗口含着湿草跑向主人。这是《搜神后记》中的一则故事。往昔过年,家家都要贴年画,贴窗花,其中不乏狗的形象。蔚县窗花中的狗,毛色艳红靓丽,周边绿草衬托,更显得强健英俊。
雕塑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狗的形象当然不会缺席。雷州半岛雕刻的石狗名扬天下。石狗有大有小,大的守门,小的看屋,再小的甚至摆上神龛供奉祭祀。狗入雕塑源远流长,早在汉朝就已盛行。河南、四川屡有出土的陶狗,有西汉的,有东汉的;有坐姿的,有站姿的;有引颈高叫的,有瞪眼远眺的……琳琅满目,尽显狗的风采。
狗丰富了艺术世界,艺术彰显了狗的生命活力。
成语典故:嗤之以鼻的丑类
在十二生肖里,狗是褒贬反差最大的动物。形象最好的莫过于牛,勤劳踏实,付出最多,索求最少,鲁迅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将牛奉为做人的楷模。形象最拙劣的莫过于老鼠,从生到死一个偷字贯穿始终,“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就是它以偷窃为生的必然下场。狗呢?其形象有好有坏,好起来在诗词里被人赞美,坏起来被抹黑得一塌糊涂。
把狗抹得最黑的是成语典故,举目可见的都是贬低,甚至接近于诅咒和谩骂。随手拈来就是一大把:有人心眼狭小是鸡肠狗肚,有人写不好文章是狗屁不通,有人多管闲事是狗捉耗子,有人不顾廉耻是蝇营狗苟,有人奢侈腐化是声色犬马,有人凭借势力为非作歹是狗仗人势,有人铤而走险是狗急跳墙,有人拉帮结派是狐群狗党,有人妄为坏事是狗胆包天,有人给坏人出点子是狗头军师,有人遭受谩骂是狗血喷头……你看凡是人间不冒烟的糗事和拙劣的行径,几乎都栽赃于狗,真有点不可思议。
细细考量,狗真是冤屈。就说成语狗尾续貂,《晋书·赵王伦传》里有“貂不足,狗尾续”的记载。赵王司马伦窃取了帝王的宝座,滥用亲信,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由于安插太多,貂尾不够用,便用狗尾顶替。可怜的狗被剪掉尾巴,还遭受唾骂。
多亏狗是文盲,倘要是识字,倘若知道自己被扭曲成这般丑态,肯定会抹去“一把辛酸泪”,怒斥“满纸荒唐言”。
不过,若是用存在即合理的准尺衡量,狗遭贬损一定会有原因。探究品鉴词汇,还真是这样。比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形容狗不识好歹。
狗的短板就在于,一切围绕主子转,缺乏价值观,缺乏是非观。主子好,狗则做好事;主子坏,狗则做坏事。所以,成语典故里对狗多有微词也就难免了。
现实生活:客观公正的评判
纵观古今,对狗应该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将狗比作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将狗比作火,火可取暖亦可焚屋。如此看来,狗的好和坏固然是狗的行为,但其实是人的教唆所致。狗只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决策者的人品人格,决定狗好、狗坏。所以,劝君别骂狗,修炼自身,升华道德,以此来主导狗,让狗给人办事、帮忙。
别看前面那么多成语、典故都在人眼看狗低,可是也没有败坏了狗的声誉。有人将狗奉为楷模,总结出狗有“八德”。找不出瑕疵的鸡才有“五德”,不识好歹的狗竟比鸡还多三德,到底是哪八德?是忠、义、勇、猛、勤、善、美、劳。而且还有对应的说明,守家为忠,救主为义,狩猎为勇,出警为猛,牧羊为勤,导盲为善,宠物为美,那劳呢?拉起雪橇冒着严寒奔跑可谓是劳。虽然不无牵强附会,却也还能自圆其说。
不知从何时起,狗成了宠物,还是宠物里人们的最爱。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治安的逐渐好转,养狗看家护院的功能日渐消退,纯粹是观赏和娱乐。狗的社会地位急剧上升,上升之快令人始料不及。狗吃香肠,喝牛奶,住楼房,不劳而获,丰衣足食。狗要吃要喝要理毛要诊病,养一只狗的花费不低于一个人的消费。城市中庞大的狗群每天要拉要撒,要排出数以吨计的粪便,若不及时打扫,就会污染环境。狗派生的负面效应,确实不可小觑。
实际上,狗的盛誉和劣名,狗的兴旺和衰落,都是人为所致。狗的好歹是人们品行的延续,狗的多寡是社会风气的反映。狗年来临了,光大狗的正效应,让它的忠诚敏捷助力社会进步;遏制狗的负效应,让它的瑕疵毛病不要造成危害。如此,我们的社会就会阳光普照,我们的生活就会温馨迷人。
狗年是旺年,“汪汪汪”的狗叫声像是催人阔步前进的呐喊和鼓点。就让我们怀揣美好的向往,践行美好的举措,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前一篇:说狗
后一篇:用行动打开生活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