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往事

(2018-02-18 21:57:53)
分类: 散文随笔

    进入腊月,村里的年味就慢慢地开始了。从腊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八菜,据说只有这天腌制的腊八菜味道纯正,吃起来脆嫩清爽。

    在村子里只要进入腊月二十三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春节,大人们从二十三就开始扫房子、磨豆腐、杀猪、蒸馒头、购年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我们小孩子,自放了寒假后,在家长的催促下早早地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是玩。

    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大人干点活。我小时候家里用电还不是很方便,过年村里人要做年糕,小孩子为了能早点吃上一口年糕,都要被“征用”来推石碾子。

    空推石碾子还容易,可在磨盘上放上要推的食物后,推起来要有劲。

    小孩子为了吃上年糕,也是蛮拼的,大人将黍子倒在磨盘上后,小孩子用力推着石碾子转圈,大人拿着扫帚和铲子跟着石碾子一边扫,一边从石碾子上向下清理粘在上面的面饼。经过多次的反复碾压,黍子慢慢地变成粉状后才算完成。

    做完年糕后,大人们一系列的炸丸子、请神、炒花生、写对联等事项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而小孩子们则每天围着电视看个不停,大人们有时不高兴了就把电视给关了不让看。于是,小孩子们就每天东家串、西家跑着玩儿。

    到了小年那天,小孩子们是玩得最高兴的。大人们除包中午的饺子外,就剩下午把院子彻底清扫一遍后挂灯笼、贴对联了,这时大人们把家里藏的过年时要用的鞭炮拿出来晾晒。然后给小孩子们一些“大地红”或者是用纸包装的摔炮。女孩子们则比较乖巧一些,呆在家里跟着奶奶学剪窗花。

    有了玩的“大地红”和摔炮后,小孩子们就更加疯了,把家人给的小鞭拆散了,装在棉裤兜里,一个一个地用火柴点燃小鞭,胆子大的孩子会用手拿着小鞭的底端部分燃放,但也有被小鞭炸伤手的。胆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将小鞭插在墙的缝隙里用长长的香(供奉神灵用的)来点燃小鞭,点着小鞭的引线后赶紧远离,并用手捂着耳朵等小鞭炸响。调皮的孩子为了玩出花样变着法地放小鞭,有调皮的小孩将小鞭插在过街的拐弯处,等有人经过时,将准备好的小鞭点燃,快速地跑到隐蔽处观看小鞭炸响后吓路人一大跳的样子。更甚者会将摔炮装在裤兜里,跟随在骑自行车人后面,趁其不备将甩炮掏出用力地向脚下一摔,吓得骑自行车的人赶紧下来查看自行车哪个轱辘爆胎了,这时小孩子怕挨揍,就赶快向相反的方向逃离。还有调皮的孩子会将小鞭插在路边的牛粪上或雪堆里,路人从此经过时,小鞭也正好炸响,结果是被炸开的牛粪和雪堆弄得行人一身脏兮兮的东西。然后,这些孩子就会跑到没有人的角落里大笑老半天。

    要说过年最开心、最热闹的莫过于大年初一,那时候大街上还没有路灯,小孩子们早早起床后,点上大人们给糊的小灯笼,去找本家的长辈们拜年,只要是到了长辈家里,嘴上都会说一句“给您磕头了”,其实磕头不磕头,长辈们都会给上几毛钱或者一些瓜子、糖,哄得小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过了大年初一,都开始去拜年走亲戚,一般初二那天要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舅舅、姨姨们都会给压岁钱,不管多少,躲到角落里偷偷地去数钱,然后和小伙伴炫耀。回家后舍不得花,交给大人们替自己保存着。

    过了初六基本上亲戚也都走完了,大人们没事干就会聚到一起打打扑克,喝喝茶。而小孩子们还有没写完作业的,就被困在家里磨洋工。一吃过中午饭,村里大队部的锣鼓就会“咚咚呛”地响起来,那场景既热闹又壮观,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都有烤百灵火的风俗(也叫去杂病),吃过晚饭后人们会把家里用旧了、坏了的可燃杂物,比如破锅盖、炕席、簸箕、篦子等物品拿在自家的街门前烤火。一家人围着火堆在旁边伸手或伸脚烤一下,然后向里面放一块馒头,等火熄了再找出来分着吃,寓意去除身上的各种疾病。杂物燃烧完后,家人们在睡觉前将燃烧完的灰在门口撒成半圆形,把家门封住。

    正月十七的早上,家家户户还要从家里往外拉蝎子、蚰蜒,拉蝎子、蚰蜒就是用黄草纸捆绑在一根芝麻秸秆上,点着后从家里的角角落落转一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念叨着“蝎子、蚰蜒跟我走”,然后从家里一直念叨着走到村外边,把燃着的黄草纸扔出去,这寓意着家里一年没有蝎子和蚰蜒。

    过了正月十七,这个年也就算结束了,小孩子们也就该开学上课了,而大人们则又要为一家子人的生计忙活开来。

    现如今村子里的孩子和以前我小时候完全不同了,过去的年味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发展变淡了许多。有些传统的年文化伴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人来说,春节已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有乐趣的往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银杏叶黄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