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的色彩

(2018-01-05 17:57:22)
分类: 散文随笔

     提及乡村,便绕不开故事。

  1924年春夏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其中一站是山西,受到了阎锡山的接待。席间,泰戈尔问阎,他为什么见不到阎所说的中国的“中”道文化。

  阎锡山答,您若想找,去乡村可以找到一点儿。阎锡山认为,中国文化的真谛是“中”,何谓中?公、平、均、无私,共利共生,合作而非竞争,即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人之间的和谐。

  乡村往往意味着自然。

  坦荡如砥的土地、生机葱绿的农田、悠闲的成群的牛羊、开着收割机农作的人们;阿尔卑斯山下的瑞士小屋,法国的波尔多庄园,美国德克萨斯的农场、爱荷华的玉米地……乡村,总是让人涌起一种向往,令人不经意间萌生诗意,产生“我要回农村”的些许冲动。

  人类的童年期,有群居地,没有村庄。当人渐渐增多、当亲情变成空气一样的存在、当土地渐渐变得肥沃、当凝聚力渐渐变得强大、当希望在人们心中蒸腾……人们的聚居地,才成为村庄。村庄的形成,不唯是时间的杰作,更是心的凝聚、文化的诞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村庄、远离村庄,外出打工,不论为了什么,都从某种程度上冷落了乡村。当村庄成为逢年过节才回的地方,当村庄不再是根据地和加油站,只是短暂的落脚点甚至无奈的选择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发展巨大成果的一部分已经被忽视或否定了。

  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应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面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作家何南在《村庄保卫战》中这样描写:“西岭村的雪天来了!西岭寺学校后面的宫殿顶上、李氏祠堂前面的松柏上、村东口的老槐树上、村西的石桥上,一夜之间被一双神奇的手精心洒上了一层毛茸茸的白色,阳光初绽的一刹那,弯下身子仔细看去,白色的边上还有轻轻薄薄的一晕金黄,让你不忍下脚。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写过一首《西江月》的词,其中有这样两句:‘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就写出了爱雪惜雪人的心情。麦田由绿色变成银色,站在田塍边静静地听去,你会听到雪呵护下的麦苗发出的细弱笑声呢。”

  从城市的高楼上看去,看到的应该是青山绿水、富足和谐的乡村,是和乐的、纯朴自然的农民,这是真正的金山银山。这便是乡村的色彩、农民的色彩,也是中国人心中的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什刹海
后一篇:读书的好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