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
(2018-01-04 14:16:36)分类: 散文随笔 |
其实,“写意”与其说是中国画的一种相对于“工笔画”而言更任情的绘画样式,倒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的生命姿态、审美形态、价值观念、人生理想的综合呈现方式。
“写意”之“写”,当然与中国画特有的介质——笔墨纸砚有关,也与中国的书法传统中相同的用线方式有关,但是,它更与创作者在不同情境氛围及时段中,即刻产生的机趣有关。所以,“写”紧密关系着“意”与“象”的呈现和产生。
那“意”又是什么呢?“意”不是简单的“物象的意态神韵”,“意”不在外在的客体中,而是借由客体事物而映照出的主体自我内在的情思。因此“意”就是“己意”。而中国文化中的“己意”从来都要求是自然之意、社会之意、人格之意、山水之意等“儒、释、道”文化思想的承载或折射。所以,“意”,便是中国文化共同的精神承载,它存在于绘画,也存在于书法,更存在于文学诗歌之中。它不是僵化与固化的水墨图式及题材表达,而是活泼的无限生发的情态、思想与空间。它可以是恣肆汪洋的任情,可以是借物达己的吟啸,可以是端凝清肃的沉思,可以是微风细雨的化育,可以是雷霆电掣的警醒,也可以是风清月朗的超然……因此,中国画从来就有着至丰的审美空间。所谓“形简而意丰”就是这个道理。有必要再说一下,“形简”不是要求形式简单,而是说不局限于客体外在形貌,而要在自己的综合修为上下功夫。“功夫在画外”,说的就是中国文化共同追求的历练和砥砺。以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超然,佛家的无我共同砥砺的文化精神,其实就是中国画强调的“写意精神”的核心。由强大精神力量作引导,这便是中国画千年魅力之所在了。
重识“写意”,便是重树“写意精神”。以情命笔的真诚是触摸“写意精神”的前提,由美好的生命姿态、甚笃的文化情感、多维的时空意识等营造的心灵花园,才是“写意精神”丰富内涵的来源。说到底,中国画就是人格精神与思想境界的外化。
在2018年新的时间节点上,回望传统,重识“写意”,重树“写意精神”,既为了明确中国画及中国文化艺术未来的创作方向,又为了找回“文化自信”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