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第一峰”太兴山
| 分类: 东西南北 |
|
|
库峪从峪口算起,一直到秦岭深处的坪沟口山梁,长约30多公里。传说古时候,当地水质很涩,当地人逢人就说苦。据《魏书•地形志》载:“其地水甚苦涩,乃曰苦谷。”后来慢慢地转音为库峪了。现在人们才知道,此谷中盛产金银等矿物质,所以水质苦涩。库峪还是著名的“库谷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时曾发动数万人修筑,元代正式辟为驿路。
说到库峪名称的来历,这里的老乡说,峪道里都是崎岖小道,人们出山不方便,进山也不方便,运送货物做生意更不方便,人们生活很艰难,因此这里原来叫苦峪,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来为啥又叫库峪?因为这里面有矿藏。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在这里发现过矿藏,说是有金矿,但只开采了一点,又不开采了,因为这里面的量太小,俗称的鸡窝矿。什么概念?就是这儿一个鸡窝窝,那儿一个鸡窝窝,矿藏不集中,蕴涵量也小。不是整个山头大量的有。你有运气了,往地下钻探100米或者200米,能够挖到一点点。运气不好的话,一直打到地下500米,也是啥都没有。不过库峪里有矿藏,这是公认的,库峪是有宝库的意思。”
这库峪之名的得来,在当地还流传过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库峪还是一个荒蛮的山野深谷。就在这野僻蛮荒的山谷神幽之地,居住着一户有万贯家私的财东。财东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上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下有年幼无知的弟妹。他在十二岁就给人当童工,靠赚得的微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一日,他来到太兴山的密林中打柴,休息的时候长吁短叹。后又躺在山间一块大石头上,痴痴地发呆,不久便昏昏地睡着了。这时,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来到他的跟前说:“小伙子,还不去砍柴,为何躺在这儿发呆?”他告诉老太太家里的境况,说:“看着一年年过去了,总是没有个出头的日子。真不知道,我何时才会盼到好日子!”老太太说:“没出息,东方不亮西方亮,天中有个大月亮,沿着这条河向前走,天亮处就是好地方。”没等老太太说完话,他一激动突然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尽管他对梦中老太太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老太太说的去寻找那梦中的光亮。有天一大早,他悄悄地起了床,按着老太太说的话,沿着库峪河道向前走去。天快中午了,还是没有见到那光亮之处。走着走着,肚子饿得难受,两腿发软,两眼发花,他于是坐下来休息。他朦朦胧胧地眯上了眼睛,忽听得远处有山石翻滚声,待张开双眼注视前面的大山,忽见山顶云端处,绽出万道金光,山岩上云蒸霞蔚、百鸟和鸣,一颗颗金珠玉宝,散落了下来。一时间,他目瞪口呆,等到金光慢慢散去,他才蓦然醒悟。他断定,这是上天神灵的安排,老太太必是上天之神。于是,他立下宏愿,要在太兴山上为神灵建造庙宇。这时,他觉得肚子不饿了,眼不昏花了,腿也不软了,便匆匆带上这从天而降的珠宝赶回了家,全家人万分激动。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用这些珠宝造房子,娶媳妇,置土地,过起了天堂般的生活。又过了几年,他想起了为神灵建造庙宇之事,便动手用一库的银两在太兴山中修建了一座高大明亮的庙宇。这个峪里有用金银财宝建起来的庙宇,有宝库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库峪的名称。
沿着山间公路行驶,我们一行感受着库峪优美清静的自然风光。尽管已经进入冬季,峪内依然是青山绿树的景象,峪谷沟壑纵横,山道弯弯。两边植被茂盛,群山峰峦叠嶂,林间云烟迷蒙。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走了15里,便到了太兴山脚下。车子又继续往里开了20来分钟,到了没有公路的地方,我们下车开始爬山。刚进一个山门,就看见一尊大佛像立在路旁。颜色金黄,气势不凡,佛像前的香火也不少。向上又走了20分钟,看见一座寺庙立在眼前,大门紧闭,我们也不便打扰。
太兴山海拔有2321米,号称终南第一峰,有名的山景有香炉峰、东西腊台山、天门峰、无量遥、望主峰和瀑布等。太兴山具有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云海。特别是天兰仙梯,一千余级,脚踩一座八仙楼,头顶圣地五龙宫,尤似攀上九天。隋末唐初始建无量金殿一间,现存明万历三十九年铸铁像六尊,隋代石像四尊,铁狮头等残桓断碑四块,铁钟一口、小铁庙二座。如今太兴山顶峰还有一间小铁庙,庙宇辉煌壮观。主峰上所立清康熙年间碑石云:“古迹太兴终南之第一峰也,仙凡奇迹幻景中多神气,非凡真之圣地也。秦王(李世民)开榛辟芜、创建庙貌。无量金殿一间,其曲廊回转,规模凌角与楚襄武当金顶争茂。”隋唐以来,儒、释、道云集太兴山,当地相继修建了八殿、九洞、六宫、七庙、三楼、三庵及宝丰寺、慈恩寺等,构成完整的庙宇体系。
太兴山的顶峰也叫“铁顶武当”。太兴山包含有三里庙、五里庙、七里庙、十里庙。这里的庙很多,上面有隐士在这里修行。一间寺庙里有一个老和尚,活了90多岁。他在山上修行了很多年,只知道他叫释师父。
又爬了一个多小时山,到了观音洞。旁边有几间不起眼的小房子,里面住着一些隐士。我们走进门开着的一间房子,一位长胡子的老者正在安静地打坐。房间摆设虽然简单,饮食起居等物件却都有。问起关于隐居修行的事情,经常在山里来往的周凤岐有这样的认识:“有一些人,从小就爱清静,不喜欢热闹的城市,愿意在山里面找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进行修炼。一般这些人进山之后,有的练武,有的写书法,修炼自己的灵魂,或者在这里多做善事。修行的人中有和尚,也有道士,有些人还讲解《道德经》,也有讲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很多隐士是隐姓埋名,不愿意透露自己更多的事情。有些还担心家里人知道,不愿意再和家里人联系。”
爬山途中,我们发现这山里有不少漆树。漆树的汁液不能随便乱碰,沾到人的身上会非常痒。山上的漆树很多,这在秦岭山上也是一个主要的树种。割漆是一项很专业的活计,割漆人以前还需要到派出所备案,有林业手续才可以进山割漆,现在割漆的人也少了。我知道来这边割漆的,一般都是南方人,四川等地的人较多,他们比较专业。咱们本地的人,基本上都是外行。还有养蜂人,全国各地到处跑。库峪里面走上30多里,可以到割漆岔,那个地方以前就是经常割漆人的聚集地。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虽然没能看到阳光照耀下库峪的美景,但是在深秋季节的山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也收获了别样快乐。爬到山顶,至少要三个小时,现在这天气上面冷得很。春、夏、秋三季进山的驴友很多,现在天气冷了,很少有人来爬山。我们又爬了一个多小时,便到了瀑布脚下。只见一条长长的瀑布从悬崖上飞流下来,因为是冬季,水量并不大。我们虽然没有到达山顶,也已经可以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了。
神话中关于“铁杵磨针”的典故也发生在太兴山,太兴山的磨针观里现存清康熙年间铸造的钢针一枚。太兴山顶原来的两座铁庙,如今只剩一座,重一吨有余,许多登山之人,望着夕阳中的铁庙,百思不得其解:如此之重的物件,古人是如何搬运到太兴山最高峰的?流传下来的多种传说,给太兴山顶的铁庙增添了许多的神秘色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