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弟子规》解析

(2017-12-02 09:23:04)
分类: 知识窗

        呼应是宇宙秩序在人间的伦理性折射

  《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入则孝”,是用什么开篇呢?是“父母呼,应勿缓”,它用“呼”和“应”来开篇,这里面充满着奥秘。人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答案是呼吸。小孩子刚生下来,先呼一口气,再吸一口气。而《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里的“父母呼”跟我们生命刚一开始的这个“呼”是同一个“呼”。为什么要“应勿缓”呢?因为呼了却没有应,就相当于你呼了气却不吸气,结果可想而知。所以,父母一呼,马上一应:“哎!”这是人在宇宙间进行能量交换的一个基本程序,而且要求迅速。

  “父母呼,应勿缓”,我们从大的宇宙来看这个对应,就是古人讲的天人合一,宇宙间的一切运化都是如此。如果哪一天围绕地球的月球不见了,那就麻烦了。同样,如果哪一天太阳转着转着,突然发现地球不见了,会是个什么结果?不敢想象。

  因此,这个宇宙演绎的秩序就是“父母呼,应勿缓”。在宇宙间,一定是小质量的围绕着大质量的运转。相对于地球来讲,月球就是小;相对于太阳来讲,地球就是小——这是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也是如此,一定是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如果电子突然不见了,那这个原子就会出现问题。这样的状态对应在人间伦理上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应勿缓”是一个对等行为,如果父母呼,儿女们没反应,能量就断掉了,而人间伦理是宇宙规律的投射。这就相当于上面说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秩序裂变,结果就是灾难。

  《弟子规》开题即讲人的生命力建设

  “应勿缓”里面的“勿缓”说的是什么?是速度感、敏捷感。《弟子规》第一句话就把宇宙秩序暗含的成功奥秘讲出来了。一个人因何成功呢?是速度感、敏捷感、反应力、执行力。

  古人有一副对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古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幸福,关键是两个字:“勤”和“忍”。我们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家人能不能兴旺,有一个大前提——看这一家人早晨起得早不早,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这是对一个家、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反应力、执行力的强调。由“父母呼,应勿缓”可以联想到“领导呼,应勿缓”“国家呼,应勿缓”“民族呼,应勿缓”……一个人如果父母呼,他没有反应,可以推理,国家呼,民族呼,他也不会有很好的反应。为什么呢?因为“父母呼,应勿缓”的反应力和“领导呼,应勿缓”“国家呼,应勿缓”“民族呼,应勿缓”的反应力是同一个心在支配着。那么,一个人的行动力迅速到什么程度才行呢?父母呼,他马上有反应,这个人就是一个有用的人,具有建设力的人。

  在童蒙养正阶段,《弟子规》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素养、学养、教养呢?是反应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最大习性就是惰性,而反应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反惰性。一个人贪睡、贪吃、贪喝,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惰性在作祟。从能量的角度讲,惰性生命是处在一种负能量状态。一个人的反应力不够了,说明他的能量不够了,这就像车没了油一样,开不动了。因此,《弟子规》是从生命力建设开题。

  紧跟“父母呼,应勿缓”之后便是“父母命,行勿懒”,大家看它的次第,呼完了怎么办?叫你干活了。呼你,你却没有反应,怎么办?开始命了,由温和的变为强制性的了。既然你不自觉,对不起,就开始要求你了。靠自觉不行,就要用制度了。所以,在推进的次第上,“父母命,行勿懒”这里有了强制的意味。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应勿缓”“行勿懒”的细微的差别:“应勿缓”带有主动性,“行勿懒”则带有被动性,是“应勿缓”的递进。因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你要敬听;责,你要顺承。这四句联系起来看,它是从主动性、被动性、积极性、消极性来讲生命力的建设。

  顺:与宇宙运行相合的人生秩序

  你看宇宙间的整个秩序就是“顺”,如果哪一天这个宇宙有一个星体不顺,宇宙就乱套了。其实人体的运作也是“顺”的体现,就像我们的身体,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器官,每一个器官都互相配合,按顺序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果哪一天,你的进食系统在运作,而排泄系统却不工作了,将是个什么情况?人体各器官各司其职,有序运行,这就是“顺”。饿了,你去吃饭;困了,你去睡觉。要想身体健康,你就要维护好这一自动化的秩序。如果现在你不执行这个秩序,你就不顺。你不顺,你的身体就会出现疾病。

  我们讲《弟子规》是维护人类永久性生存、群体性生活和个体性幸福的一个“规”。那么,这个永久性生存、群体性生活和个体性幸福用什么来维护呢?用一套自动化的秩序。然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染上一种不好的习气,即惰性,也就是反顺倾向,这会影响我们跟整个宇宙的自动化程序的匹配,怎么办?训练。怎么训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呼”“命”“教”“责”,这也是教育的四大原理。教育从哪里开始?从“呼应”教起。从“呼”到“命”,这是教育由主动性向强制性过渡。这四句话最后落到“责”上,这可以让我们联系到中国的治理,它是从人性来讲的。先“呼”没反应,怎么办?“命”。没反应,“教”。再没反应,“责”。如果一个人能够非常自动化地适应群体生活,那就只需要“呼”就好了,而不需要“命”“教”“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