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的自行车

(2017-12-02 08:14:18)
分类: 散文随笔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汽车还未普及的时候,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早已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上世纪80年代初,自行车很贵,一个职工差不多要半年工资才能买一辆,农村家庭还买不起,需攒一两年才敢买。按当时规定,在商场买自行车,车轴上要统一打钢印编号,作为不可更改的凭证。一旦被盗,报警后,公安人员便在从黑市上收缴的自行车里查找,核对无误之后,便归还失主。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农民手里活便了,开始买自行车。那时候一般喜欢买“红旗”和“飞鸽”牌加重自行车,车圈大、车身稳、车架后座结实,不仅能骑行,而且还能驮重东西,颇受欢迎。谁家刚买回来一辆新自行车,跟现在买辆宝马奔驰一样,大人小娃都会去看。主家一脸喜气,给乡邻发烟,婆娘则找出一截旧绒布,缝制成一个圆筒状套在车梁上,免得划伤。有的找来废弃的电影胶片,一圈一圈缠在车梁上,显示出自行车的稀欠。大家骑车赶集或到县城办事,都小心翼翼,要么将自行车存在保管站,要么用锁子锁好,生怕被偷走。

  作为当时结婚嫁妆的“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之一,上海产“凤凰”牌26圈自行车,因车圈小、车身轻、外观美而大受欢迎(车梁为斜梁,骑起来方便)。那时候,哪个女青年嫁妆能陪辆“凤凰”牌26自行车,是非常有面子的。小伙子找对象,见面时也是想法找辆“凤凰”牌骑上,留个好印象。

  自行车也是我们儿时的美好记忆。小孩们羡慕大人能骑自行车,不满足于每次出门只能坐后座,便偷偷将家里自行车推出来学骑车。娃娃们个子低、腿也短,够不着横梁,右腿便从横梁三角伸进去,用脚踏半圈。为学骑车,虽然摔的鼻青脸肿,但心里却盼望,啥时候能有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直到本世纪初,我们同学聚会,都是骑自行车前往。

  骑自行车最怕掉“链子”和雨天。自行车骑得时间久了,连接踏板和后轮的链子就有磨损,稍不慎,正骑着,“嗑腾”一声链子就掉了。骑车人赶紧跳下车子,蹲在地上,用手将链子重新盘上。自行车更怕泥路。那时候农村都是土路,一到雨天,泥泞不堪。自行车后座上都要插个树枝,骑一段,下车用树枝清理车轮间粘上的泥。那些年,乡间小路上,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如今,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街道上拥挤不堪,连停车都成问题,自行车却以新颖的方式,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我们不禁感慨,那句俗话讲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想想,在自行车兴盛的那个年代,有哪个地方,是我们骑车到不了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