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北宋时莆田兴化人林逵,曾任福建泉州舶司,负责查验船舶出入海港,并代管港口征税及专卖等公务,类似于当今的海关兼税务官员。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属于权力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高危敏感官位。
一次,有位别有用心的商人赠送林逵十坛鱼鲊,属于当地农家惯常腌制的一种海产品,充作家常咸菜食用。盛情难却之下,他只好勉强收下。过了几天,家人意外发现坛中竟装满了白银。林逵得知后不禁感慨:“昔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言罢,他急忙命人将白银如数奉还。
林逵所言“四知”,是发生在东汉时清官杨震身上的一则典故。当年杨震义正词严发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凭“四知”拒贿退金,名传千古。唐人曾赋诗赞曰:“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林逵提出“予独畏一心”中所言“一心”,或指行贿者居心叵测之“用心”,或比拟言者林逵自己内心潜伏之“贪心”,或暗喻居官清白廉洁之“良心”。正因林逵晓然洞察行贿者的良苦“用心”,自责内省出自己暗藏的“贪心”,才幡然醒悟应当坚守职业操守的“良心”。
无独有偶。清末名臣曾国藩评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入仕从政后,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为人做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做到原则面前不动摇,底线划定不松懈,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最终方成就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美誉。
平心而论,在笔者看来,无论林逵的“一心”,还是曾国藩的“三畏”,均为心怀敬畏之心的精神体现,是为官从政者应当修炼的基本品德。
说到底,心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可牢记慎初、慎独、慎微的道理,才能守纪律、讲规矩、知进退、明荣辱,才会堂堂正正为人处世,清清白白从政做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