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是退出生活
(2017-11-19 17:25:33)
|
|
如何过好退休后的生活。
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开出各种济老良方,意在导人与自导,力图把剧终之际的尾声唱得更圆润,演得更生动些。善待自己,倡导旅游,养鱼种花,乃至不问不听不看不管等躲避世事烦扰的策略,成了互联网上多数高见的核心和主题。这种身在万丈红尘之中,心游人事纷扰之外的选择,是有一定的道理在的。年老体弱者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已不能亲历亲为了,耳不聪目不明还要在奋力开创事业的青壮年旁边指手划脚,计不为人所用,言不为人所重,聒噪复聒噪,岂不遗人以老不自觉、为老不尊之讥?但细细绺析诸多策划,总觉得被动多而主动少,守成多而开创少,私见浓而公益淡,与青壮年时代的自我期许,乖离太甚,岂能以老、以退休而束之高阁?
几乎所有事物的发展都经历着初起、繁荣、衰退的历程,人的生命旅程,亦不能外。哭天喊地地来到人世,喜怒忧伤悲恐惊地度过幼、少、青、壮、老,又在亲友的哀悼中飘出世外,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人生程式。如何在最后的规定动作中,洋溢刚健,透出功力?许许多多的先辈和同辈以个人的主动性正确对待生生死死,即以益人益己为最高准则,潇潇洒洒地“挥手自兹去”,将生命最后一滴正能量奉献社会,留给后人,著成人生经典,树为不朽楷模。这种选择和努力,是对这一生死之问的满分之答,是值得子孙万代倾心效仿的。
试看当今退休者中的部分人,多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含饴弄孙,畅享天年。不读书报,不看新闻,与初识者垒“长城”,共退休者扯闲篇,其当年之誓言已不复记忆,其昨日之豪情已成云烟,泯然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之乡间朽翁衰妪。当然,世界之大之复杂,左中右、上中下、进停退,总是互生并存的,与此辈之见识、之行为相反者,亦大有人在,他们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心,关心国家大事,专注民族复兴,为反腐倡廉点赞,为国强军锐称颂,他们与主流思潮合拍,共民族复兴歌舞,忧国家之不足,盼人民之富裕,一派老而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的凌然正气。这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人生取向,是应当推崇的,以尚有余力之手敲边鼓,以尚可发音之嗓呐喊助威,谁敢说这不是生命华章!
人之老,渐衰渐朽以至熄灯,既是普通常识,又是一个令人悲慽惊懼的命题。其玄妙而难以捉摸之处全在于死亡日期的不可预知,亦即老的时段之长短无法给定。也许,这种具体时日的不确定性,正是议老论老的根源所在。
一般地讲,老是一个年龄概念,退休虽是老的结果,但其年龄的设定,仍有伸缩性。无论如何,老并不等于无知无识无用,更不是体能智能的全然丧失。古今中外,有多少晚成的大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的典范形象一直在激励着后来者。而那些在青壮年时代就奋发有为,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孜孜不倦于书斋、实验室并宏论巨著迭出、空前成果屡献者,可以批量计,至于在一些常见的领域,几乎就是耳顺之年者才有积累、有资格施展拳脚的舞台,“嘴上没毛”者,即使真有见地的言与行,还难以在短时期内取信于众呢?有一则小故事,颇有趣也颇耐人寻味:“楚丘先生,被蓑带索,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多遗忘矣,何以教文?先生曰:恶将我使而老哉?使我投石拔距乎?追车赴马乎?吾则将死,何暇老哉!将使我深计而远谋乎?设精神而决嫌疑,吾乃始壮矣,何老之有?”不用细究此老者果真有否“深计”与“远谋”,有没有“决嫌疑”的智慧,就其气度胸襟而言,也是值得大大点赞的。以己之所长,视己之环境,耕耘可耕耘之人生园田,自会画出新的生命画图的。
需要顾及的是奉献社会的平台问题。唱念作打自是需要舞台的。我想,在诸多领域中,“关心下一代”确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谁能说带孙子、教幼稚不是社会性贡献?
退休不是退出生活,更不是生命里程和价值的终结。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