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翻阅唐宋诗词歌赋和古代楹联格言,发现其中有很多倡导歌颂勤俭节约、讽刺抨击奢靡浪费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不断吟诵,以涵养、培育我们优良美德。这些诗词歌赋和楹联格言不但文辞朴实简练、对仗工整、形象生动,而且大多意味深长、一针见血、情思恳切,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刻骨铭心的启发和警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朴实无华、朗朗上口的五言古风与其勤俭、真挚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的完美融合,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大多数学子们最早接触的启蒙教材之一。然而,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节约意识逐步淡化,奢靡之风不断蔓延。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这首诗仿佛也受到人们的冷遇。据某文化机构调查显示,一些家长在教孩子背诵古代诗词时,有意无意的忽略、遗漏了这首传颂千年、育人无数的五言古风。使人在叹息之余,也感到些许遗憾。
在宋代,诗人梅尧臣曾任浙江建德县令,为官勤勉廉洁,有口皆碑。在访查民情途中,梅尧臣对于当地一些暴发户的奢靡与嚣张非常愤慨,他写了一首诗予以抨击:“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滥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由此诗所描绘的景象看来,历史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宋代距今虽然已有千年,但当下一些被人们称之为土豪的暴富者依然走着同样的路:炫富比阔、纸醉金迷,宝马香车、灯红酒绿。然而,正如梅尧臣的朋友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史一再证明,这种奢靡荒唐、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是无法长久持续的,近者伤及自身,远者祸及子孙。
如果说富豪们的奢侈浪费还是一种属于个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话,为官之人却可能由此而导致腐败堕落,最终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搜刮民脂民膏,用来满足其荒淫欲望。古代有识之人对此就有清醒认识,宋史中曾有言: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三国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也有类似的教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事实上,从当今落马贪官劣迹来看,大多具有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气概。“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坐着一座楼。”这则农村新民谣就是对某些官员食则佳酿珍馐、行则宝马豪车的既形象又辛辣的讽刺。
目前,随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观念的逐步转变,反对奢靡、节约资源的呼声日趋高涨,然而,正如宋代大型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编纂者司马光所告诫的那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去数年中,在无孔不入的奢靡之风的熏染之下,许多人已经养成大手大脚的恶习,熏熏然,飘飘然,终日陶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而不能自拔,因此,治乱世须用重典,治重疴须用猛药。故须持之以恒地保持强大舆论压力和严惩措施,倡导节俭不松懈,惩罚奢靡不动摇,否则,风头一过,必然故态复萌,一切照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歌赋和楹联格言蕴涵着丰富的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的优秀思想资源,我们应当从中汲取营养,使其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