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
孔子曾经多次给学生讲君子的人格问题。他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同样是人,为何在做人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君子坦荡,是因为君子无所求、无所虑,故勇而无畏,耿直敢言。小人因争名逐利、嫉妒成性,总是看不惯别人通达、快乐,容不下别人胜过自己,故总会挖空心思排挤贤者、能者,制造谣言、挑拨离间、打击诬陷,无所不用其极。这正是小人病根之所在。在《颜渊篇》里,孔子说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又一次道出了君子问心无愧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有坦荡无私、能成人之美的心胸,而小人总是“成人之恶”,嫉贤妒能,不是乐观其成,而是乐观其不成。因此,小人一生都生活在算计之中也就势在必然了。
还有更可怕的,君子在穷途末路时,依然会矢志不移,坚守自己的操行,而小人则会穷凶极恶、无所不为,见利忘义、落井下石,随风转舵、打击排挤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篇》)小人的可怖性在此时此刻会彻底暴露出来。
有人说:不做伪君子,宁做真小人。
其实,伪君子就是真小人的一种。
许多人轻视小人、蔑视小人,不把小人放在眼里,其实大错特错。小人之力大矣,小人太可怕了。
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你也要设法远离小人。
一阔脸就变
孔子对初心之可贵是有态度的。他说:“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那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致对人冷淡无情。”(“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后一句话让我感慨良多,想起曹雪芹的一句名言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一阔脸就变的见利忘义之辈真是俯拾即是。
有人时来运转,三日不见,荣升高位,立刻会一反常态,装出一副“官样”来,给你打官腔。
你会想到一出刘邦回乡的旧戏,乡人说:“什么汉高祖,不就是那个偷人花生米的刘三吗?”
其实,被这种人吓倒的往往是不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老同事、老朋友、老相识、老相好并不起丝毫作用。
也正因为你太了解他了,太知根知底了,他阔了之后,会利用他的权力避开你、疏远你,神不知鬼不觉地让你淡出他的视线,这正是他底气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