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赏析——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

(2017-06-23 06:17:26)
分类: 诗词天地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叶子,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便是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野草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引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透出生生不息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便会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造就了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了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奈何不了那深藏地下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可谓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将重点落到“古原”上,以引出“送别”题意。“远芳”“晴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指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紧扣题面“古原”。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了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回春,芳草连天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又是多么富于诗意!“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添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处,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

全诗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成为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