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琴

(2017-05-26 20:02:30)
分类: 知识窗

    古琴,传说为伏羲制作,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诗经》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记载。古琴的魅力,蕴藏在“道”。老子说,“大音希声”,倡导自然质朴、“淡乎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儒家说,“琴者,禁也”,君子要远靡靡之音,近琴瑟以求正心修身;这也是“墨子悲丝”的用意,墨家之“非乐”,并非反对音乐,而是要以天真意境破教条陈规。琴之道,殊殊不易,未必通途同归,正如晚清琴者谭嗣同所说:“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世界因众生而异,众生非因世界而异。”理当如此。

  古琴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魏晋七贤,广陵绝响。嵇康的精神可追溯到聂政行刺之反抗暴政。影视常见武林隐逸高人携琴蹈空翩至,古琴这样灵静清寂的乐器,带动破空的刚烈,这是魏晋风度的遗存和美化,避世索居、白眼对权势,却在苍生危难之际弃个人安危于不顾。晚明末世,风雨飘摇。“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字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诗之悲叹,也是琴之悲叹。纵然如此,仍有朱权、徐渭、张岱等一批琴人涌现,诸如《神奇秘谱》《松弦馆琴谱》《西麓堂琴统》等大批琴谱也被空前辑录。魏晋晚明之琴音,潺潺不绝,细缕入骨。

  琴之道,不仅在琴,还在诗、在画、在剑、在酒、在居室、在山林、在高泉……高罗佩说:“琴,中国文人生活的象征,它的存在增强了书斋的气氛。”从古琴引申到古代文人的书斋生活及其中的物件摆设,诗词歌赋书画文章,何处不得琴音琴韵?还有专章谈论“琴和梅”“琴和松”“琴和鹤”的关联。林西莉则以“桃源梦”作为《古琴》第四部的章节名称,大书特书汴梁御园、静心堂、四艺和四宝、印章等,与琴似无关,却相系。浅浅说着陶渊明,人淡如菊;说着沈复和芸娘,浮生六记;说着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集合中国文化之大美。琴的构造:岳山、承露、雁足、焦尾;琴的式样:伏羲氏、蕉叶式、落霞式、凤式势、仲尼式……琴的命名:海月清辉、九霄环佩、鹤鸣九皋、万壑秋风……琴的指法:鹤鸣在阴、孤鹜顾群、商羊鼓舞、鸾凤和鸣……还有那些流传于世的曲目:风雷引、潇湘水云、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这些美意流转的名字,都在两本书里渐次浮现。但使舌尖滚上一滚,谁人纸上,听取琴意二三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剑门关怀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