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浅相宜  享受“悦读”

(2017-04-23 21:57:37)
分类: 散文随笔

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而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4月19日《人民日报》)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上边一大串数字无非告诉我们,国人数字化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和纸质书阅读的人均需求量均呈上扬趋势,也就是“浅阅读”与“深阅读”实现了双升,肯放下浮躁忙碌去读书,无论如何,是好事。

在数字化和网络无处不在的当下,依然半数以上的读者认为,纸质图书是真爱,愿意坐下来、慢下来,闻那一缕油墨香,深品文中万般味。的确,论实用,纸书并不占优势,“网”的便捷无处不在,手指轻点,需要自我鼓励的鸡汤有之、解决实际问题的“速效药”有之、新鲜吸引眼球的资讯更有之。但是,若想更深入、更系统地去研究和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深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妙所在,似乎唯有认真“深读”纸质书。同时越是海量信息对头脑和情绪的冲击力空前,人们越容易陷入盲从和迷茫,因此,想通过“深阅读”,来发现自我、找到自我的愿望越急迫,这一点对在数字阅读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尤甚。

相对于纸书阅读的“慢”与“精”,快餐式的数字化阅读则是把“双刃剑”,优缺点明显。其“多、快、好、省”是明显长处:资源多,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内容包罗万象、扑面而来;速度快,问题和答案之间往往只是“一键”距离;问题解决得好,只要你想找,很少会找不到,而且随时随地简捷方便;省则是省钱,大多阅读内容无需购买,想看就看。然而短板也一目了然,比如碎片化、浅显化。貌似无时无刻不在读,其实你所得到的无外乎是一个最表层不过的“点”,或者快速直达目的的捷径。

如何避其短处?一些新兴的微信公众号、网上读书会就对数字化阅读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线上组团读书”日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尤其吸引了一大批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读了开头但坚持不下去的人。在群里“签到打卡”的阅读方式更是营造了“共读互进”的阅读氛围。相对于过去选书全凭个人好恶的标准,在新媒体环境下,好书往往会通过排名推送等方式,自己“跳”到读者面前来展示自己。有了好书,有了“同学”,公众的阅读兴趣也会不断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悦读”,只要想读书、多读书,深与浅、快与慢似乎并不用一概论之。快餐式的数字化“浅阅读”与需要慢品久悟的纸质书“深阅读”,二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说文化的力量在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总有一天你读过的书会成为自己的血和肉。展望未来,数字化阅读队伍自然会不断壮大,纸质书阅读也永远不会过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野菜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