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金·元好问《杏花杂诗》。
宫妆:官女的装束。这两句大意是:一枝红杏横斜墙外,宛若一位艳妆的宫女,粉脸半露,在晴朗的清晨斜依墙头。用艳妆粉面的宫女含羞半露于墙头,比拟雨后出墙的红杏,楚楚动人。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春日杂诗》。
这两句大意是:明月颇有情意地与我相约,夜晚来临的时候相见在杏花梢头。诗句写白日情兴,意欲夜晚赏月。诗人想象着赏月的情景:明月朗照,杏枝舒依,月色溶溶,花荫静静,诗人漫步在月光花影之下,与明月相伴相依,字里行间泛溢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本是诗人有意踏月,却说“明月有情还约我”;人有意,月有情,两相依依,写得情意盎然,极有情致。诗句可用来写赏月。也可用来写闲暇自适之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深巷:狭长的街巷。这两句大意是:在小楼上听着春雨一夜不停地滴答作响,想到明天清晨小巷深处定会有人叫卖杏花。春雨是春天的使者,杏花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种。春雨的滴响,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春天的来临,首先会催开枝头的杏花。因而诗人从夜间的春雨声,联想起清晨探巷中叫卖杏花的声音。这两句联想自然,韵味隽永,是历代传诵的名句。可用于表现初春时分人们的渴盼和兴奋。
◆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
◆宋·刘兼《春夜》。
笼:罩,遮。皓月:明月。这两句大意是:一片片淡薄的春云,轻拥着明亮的圆月;满地凋落的杏花,有如堆积着芬芳的白雪。这两句写残春夜色,画面淡雅,意境清幽,天上地下,浑然一体,明月落花,相映成趣。前一句写月,为后一句写花作了不露痕迹的铺垫与衬托。正是在明月的照射下,满地的落花才显得格外洁白,宛如飘香的白雪。而且以“香雪”喻飘落的杏花,形象贴切,富有诗意,同时又不给人以凄凉、衰残的感觉,反使其可爱无比。可用于描写晚春景象,也可以仅用后一句,状写凋谢的杏花或其他白色花朵。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张良臣《偶题》。
这两句大意是:尽管主人紧锁大门,但大好的春光是锁不住的。在那粉红的围墙上,杏花的枝梢已经斜斜地展露出来了。诗句简洁、明快,但含意深远。一个“藏”字,表明主人有意闭门谢客,不愿叫人欣赏其满园春色;而“斜露”二字,又将不可掩抑的春色和盘托出。可用以描写生机勃勃的春光,或用以描写人才压制不住,终当脱颖而出。
◆芳心谁剪刻,天质自清华。
◆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
芳心:比喻杏花美好的形态。天质:天生丽质。清华:清新华丽。这两句大意是:杏花娇艳绝伦的姿容是谁剪裁雕刻出来的呢?她的天生丽质原本就是清俊华美的。这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极言杏花美艳清丽的姿态,强调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可用于形容杏花,也可泛言百花美丽可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杏花雨:指清明前后杏花开放时的春雨。杨柳风:指杨柳枝条刚刚发青时的春风。这两句大意是:杏花开放时的春雨非常细微,沾在衣服上仅能带来湿气;柳枝泛青时的春风非常轻柔,吹到人脸上一点也不觉得寒凉。这两句可直接用于描写春天风和雨细的景况,还可以借以比喻亲切、温和的态度、语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