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宋词双峰并峙的繁荣年代,诗词艺术的卓越成就灿若星河。其中“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李清照以其卓尔不凡的才情、特有的女性视角抒写闺闱生活、乱世流离及今昔之感,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与李后主、李太白并称“词家三李”。
绵延流续的文学长卷中,相思是永久不变的旋律和主题。它撩动多少人的春愁和秋绪,在繁花烟柳的美好岁月,荡起多少人内心深处的层层波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易安词《一剪梅》,状相思至美,唯晏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与比肩。情至美境,但见风物如画,心神摇曳,不染纤尘,始觉东坡老“十年生死两茫茫”满目苍凉,柳耆卿“执手相看泪眼”终落俗臼,李义山“春蚕”、“蜡炬”太过凄厉。
李清照的早期词,音韵谐和,词境清丽。“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是少女的烂漫时光,爱情的初次萌动;“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凭尔风起云荡,我就是一首小词,清浅许之,待你阅尽千帆,始知清浅难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篇小令藏几重曲折,绿肥红瘦,是惜花情结,纤末春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消魂,相思亦消魂,人花俱瘦,是咏花还是写人,亦或人花合一不分?进一层思量,世上的美丽原不可长久,所以才有痴心人做痴情语!
东坡老说“此事古难全”,同样适用于李清照的人生。忧患来临,她的幸福即被掳走。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在经历了故土失守、丧乱流离及伉俪死别等国难家愁后,其词风由早期的清新秀丽一变而为沉郁悲凉,她的词作突破了早期闺情闺思的藩篱,在乱世人生的大舞台上抒写她女性的忧苦和凄凉。这类作品笔触低回宛转,意境凄苦深沉,有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层层递进转折,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女词人在时代大背景下流荡无依、物是人非的浓重悲慨。它失却了青葱岁月的秀丽隽美,欲老欲见愁绪难平,欲老欲见悲声幽咽。一个“愁”字,怎可消释,如何化解?二李中,后主的愁浩荡如春水,奔流无断绝;易安的愁重似千钧,舟船载不动,皆是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成为咏愁的名句。
提起易安词,不能不提《声声慢》。词人在开篇连下七组叠字,十四字一出,飞泪如雨。人生本已风雨无常,更兼家国多事之秋,易安一妇人,以卓然之才情,负多舛之命运,孤独存乎乱世,《声声慢》,自叙凄苦,不堪读也。整首词以淡酒、秋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层层铺叙,与煞尾处逼出一个“愁”字,似是欲说还休,实已倾泻无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春天来了,早春的一场雪已带走冬的寒意,奏响了春的序曲;和风吹拂着萌动的枝条,拉开了春的大幕。春光无限好,春花涌如潮,在这美好的季节,赏读这位著名女词人的作品,易安词就像一位顾盼流波、风神摇曳的女子穿越花的氤氲向你走来,走在时光的梦里,走在梦一样的时光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