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阴下藏,阳上舒

(2016-12-24 12:31:27)
分类: 散文随笔

     今年冬至这天,城市上空依然笼罩着浓重的霾。本就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种天气无疑又为之添了一层晦暗。小时候的冬天没有雾霾,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饺子的温馨场景。长大离家后,冬至是不能在家吃饺子了,但这一天依然是充满了吉祥的气息。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冬至这天“一阴下藏,一阳上舒”,虽然冬寒尚深,但是被压抑了数月的阳气却在这时悄悄苏醒过来。气息带来微妙的变化,加上旧年马上过去,新年马上要来,随之同来的还有春天。

    古人用日晷仪下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夏至时日影最短,冬至时日影最长,于是两者都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至是极的意思,冬至,就是“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月令集解》里写到的冬至三候是,“初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从前的人们认为,蚯蚓能最早体察天地之间的阳气,在极寒的时候会像绳索一样和同伴交缠在一起,但却会在冬至这天“回首向上”,呈现出“屈曲而结”的样子。和夏至时的“鹿角解”相应,冬至时,“形如大泽”、性阴的“麋”头上的角也开始脱落。这些是地上的异动,而在不为人知的地下,泉水也开始涌动起来。这些说起来有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容易被人发现,毕竟,冬至依然有一年当中最长的黑夜。

    然而,古人从很久以前就明白了“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越是在看似极端处,就越能衍生出相反的意味来。“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冬至是古人休养生息的时节,汉代将冬至定作“冬节”,在这个日子,朝廷放假,百业休停。《史记》中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绝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绛,至立春。诸王时变服,执事者先后其时皆一日。”和如今人们在节假日中的种种闲适不同,古代的冬至节依然有种庄严肃穆的意味。“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安身静体,以很强的仪式感来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古时的重要仪式必定有乐,冬至这天,朝廷还会遣“八能之士”,“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或击黄钟之磬;或鼓黄钟之瑟;或击黄钟之鼓。”

    作为一年中最有标识度的日子,冬至渐渐继续发展演化,到唐宋时,就已和新年“岁首”并称古时最隆重的时节。隋炀帝杨广曾作诗,写冬至这一天宫廷里“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可见当时仪典的热闹。到了宋朝,“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更换新衣,合家饮食,祭祀先祖,俨然一副“小年”气象了。这样的气象虽然没有保留到今天,但是中国人每逢冬至吃顿饺子的仪式感却保存了下来。“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更岁交子,有着辞旧迎新的吉祥意蕴。

    冬深到极致,天气依然一天冷似一天,头顶的霾也还是沉沉的。但若参透了“至”的禅意,即便在不好的境遇里,也能为自己寻找到希望。就像冬至后,最长的夜过去,此后白昼就会一天天地长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记忆留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