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冬养生顺天时

(2016-12-19 07:57:30)
分类: 保健养生
寒冬养生顺天时 

http://www.ayrbs.com/aywb/tplimg/detial_line.jpg

    养生,是当下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何为养生?顾名思义,养生就是保养身体的意思。讲具体一点,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易经》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我国传统养生学的源头,今天仍然在生生不息地影响着我们。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关乎到人体的健康。《易经》谈论的就是阴阳的变化,“易以道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分割,又互相渗透,向人们传递着巨大的信息。这里的阴阳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也是中医保健养生的根基。生命就是阴阳二气在人体中的和谐循环,一旦这种循环遭到破坏,疾病就会发生。《易经》的人体观在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根据《易经》的宇宙全息法则,不仅人体为宇宙的缩影,而且人体中各个相对独立部分也是天地的缩影,各太极之间又有阴阳二气相连。就人体而言,背为阳,腹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内脏又分阴阳,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所以中医医疗过程即为调整阴阳,使其得到阴平阳密的均衡状态,五行学说被引入后,其理论更为完善。学习《易经》进行养生,就是要把握阴阳平衡的真谛。

    藏阳敛阴

    目前节气已过数九,寒冷之冬应如何养生?笔者认为,根据易学顺应天时的养生原理,也就是顺应四时阴阳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养生首先要藏好阳,敛好阴。《周易·说卦传》认为“坎”是北方之卦,象征冬天,万物之所归也。《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说,冬天的三个月,此谓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潜藏的时令,当此有节,水寒地冻,人们应该早睡晚起。

    补在三九

    冬季还要注重饮食补养,冬至之后阴气将开始消退,阳气将复萌,有道是“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季人的机体消耗减少,睡眠足,胃口香,易于吸收和储藏养分,“补在三九”,此时进补能使人的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春天就不会生病。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最宜食用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甲鱼、鸡鸭肉、鸡蛋、牛奶、豆类及制品等。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如红萝卜、青菜、南瓜、菠菜、红薯、绿豆芽等,以补充维生素。冬季宜吃热食,但生冷、燥热之物不可过量,因其属阴,易伤脾胃的阳气。同时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要补肾补元气,要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肾,以补肾强身,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为了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还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动作以避寒

    《易经》把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都和全身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倡导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健康的体质,主张从整体角度来看待人体。只有整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才是健康的,否则就是身体不健康,就是阴阳不平衡。传统的养生实践提倡冬季还要加强身体锻炼,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动作以避寒”。冬季日短夜长,气温低,人们活动相对减少,所以冬季身体锻炼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运动量适当加大(体弱及病患者不在此列)。俗话说“冬练三九”,尤其在严冬之时,更要加强锻炼,从而起到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时间随想
后一篇:闻过则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