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刘禹锡七岁的时候,此时恰好是唐德宗当政时期。大唐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唐德宗李适从父亲李豫手中接过班,打算励精图治,实现大唐王朝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大唐梦,德宗执法严厉,百官无不震惊恐惧。
由于唐代宗入葬的日期已经临近,唐德宗就禁止人们屠牲宰畜。郭子仪的仆从暗中杀了一只羊,装在车上,运到城中,一位姓裴的右金吾将军将此事上奏。有人对裴说:“郭公有社稷大功,君独不为之地乎?”裴回答:“此乃吾所以为之地也。郭公勋高望重,上新即位,以为群臣附之者众,吾故发其小过,以明郭公威权不足畏也。如此,上尊天子,下安大臣,不亦可乎!”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也是唐朝诸将中最受将士爱戴的一位将领。功高自然震主,皇帝猜忌郭子仪是必然的,这位右金吾将军表面上是告发郭子仪,实质上却是保护郭子仪,可谓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裴的有情让我想起了宋代名相范仲淹。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在范文正公看来,治国,关键在审官择人。对官,就要严要求、严管理,不能失之于宽,不能失信于民。为此,在他任职期间,他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坚决把不称职监司的姓名从班簿中勾去。
范仲淹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达官贵人的不满,同朝大臣富弼也站出来反对范仲淹的新政,他说:“十二丈(指范仲淹)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富弼看到的是官吏们下岗之后失落的样子,而范文正公考虑的是百姓的生存状态,于是,范仲淹回答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路,在北宋时为行政区域名。此意为,宁可让一官一家哭,也不能让一地一方百姓为无能官吏所苦而哭,正所谓“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也。
范文正公对于“自己人”是无情的,但这种无情恰恰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有一条活路。
无情与有情,品味这两个故事,心中总是觉得暖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