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华中国画作品

分类: 老年天地 |
|
|||
纪振民
董云华女士自幼痴迷绘画,钟情丹青已达六十多个春秋。在漫长的岁月中,她努力坚守,刻苦用功。值得称道的是,她在学习中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不断求索,不断追求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山水画创作中她追求大气、静气,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俗气、浮躁之气;她追求笔墨的浑厚、苍劲和灵动,避免画作的浅薄、草率和呆板。她头脑清醒,为人谦和,做事低调,在绘画的路上,她不跟风,不流俗,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一个甲子岁月的求索,她的山水画有了自己的面貌,画面清雅静远,笔墨厚重苍实。 董云华能在山水画中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她用心、刻苦之外,我认为有多个条件很重要:其一,她幼承庭训,追随父亲学习书法,随母亲学习绘画,受家庭影响,小小心灵里就种下了翰墨缘。以后在学校参加美术组,到少年宫学习绘画,练就了一身“童子功”。其二,她转益多师,少年时即得到著名书画家严六符先生、杨永青先生的指点,在日后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转益多师、虚心求教,遍访津门山水画大家,受教于赵树松、孙长康、郭金标等多位先生,使她的山水画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三,深具画外的功夫,她毕业于大学中文系,当过语文教师,当过文字编辑,是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她出版过专著《听相声学语文》,主编出版了《作文思路引论》、《学术论文写作论析》等4部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还发表了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散文、小小说等文艺作品300余篇,获得过文艺振兴奖等奖项。这与时下美术界一些只玩技巧的画家是不同的,可以说董云华是个有文化的画家,她走的路是历史上中国画家所走的路,这条路是艰苦的,同时又是正大宽广、前途光明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董云华的成绩得益于她多年的不懈努力,多年的丰厚积累。而今她虽然年逾七旬,仍然在绘画的路上苦苦探索,可谓钟情丹青不知老之将至。她坚持深入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她到过黄山、庐山、恒山、峨眉山、青城山、燕山、太行山、盘山等许多名山,退休十几年她几乎年年外出写生,大自然给了她无尽的营养,所以她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有艺术的真实感。她学习传统而不被古人束缚,她汲取现实生活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六十余年的积累,晚年时厚积薄发。我们可以相信,董云华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美协名誉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