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床”是指什么

(2016-11-01 18:01:13)
分类: 散文随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旧历九月中旬,在扬州的一个旅店内,26岁的李白静夜望月,思念家乡,于是便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千百年来,许多人把“床前明月光”理解为李白望着床前地上(射进来)的月光,顿起思乡之情。

  据考证,李白诗中的“床”,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床”有所区别:唐代时把“井栏”称为“床”,而非床榻。其实,不光在唐代,就是在唐之前,“床”也指“井栏”。在中国古代,人们习惯在院子里挖一口水井,以供全家饮水。因为是平地掘井,为防止人畜跌入井内,人们便在井台的周围砌上一圈木围栏,叫作“井栏”。这种井栏四四方方,形状像睡床一样,所以古人又称井栏为“银床”。因为水井是养育一家人的命脉,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水井,有水井的地方必有人家!故而古人便把水井与家乡联系起来,久之,就用水井来代称家乡,或干脆视其为家乡。《古乐府·淮南王篇》中有:“后园凿井银作床”之句;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诗《富平侯》,其中有句,“不惜金蝉飞林外,更筑银床在井头”;杜甫诗中也记有“露井冻银床”之句。可见,唐时人们普遍将水井称为“床”。

  如果有人偏要把“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理解为睡床,那么,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就无法合理地解释了,难道小孩会骑着竹马围着睡床跑来跑去地玩耍吗?对此,历史学博士蒙曼在《百家讲坛》里就曾讲过这一问题,她认为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还有一个佐证:在中国古代,“井栏”有一个专属称谓:“韩”,而《说文》中对“韩”字的解释就是“井垣也”,即井墙之意。另外,《辞海》里对“床”有多个注释,其中一则便是:“古代指井上围栏”。

  因此,笔者认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井栏前的月色,好像是地上铺满了洁白的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忘初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