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客吃饭不简单

(2016-10-29 10:39:53)
分类: 散文随笔

    在我国,请客吃饭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儿。它可以是亲友故交谈情叙旧的聊天方式,也可以是生意场上讨价还价的谈判平台,还可以是求人办事儿拉关系的利益通道。

    中国式饭局,吃饭事小,谋局为大。从项羽的“鸿门宴”,到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言笑晏晏、觥筹交错的背后,却是杀机四伏的暗斗。而到了现代社会,饭桌上的刀光剑影少了,贪婪的心理、功利的心态却一点没少。

    最近,有媒体曝出,四川资阳的一位五保户钟老汉被村干部狠狠“宰”了一顿。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在村干部的暗示下,不得不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而这些钱是老人3个月来靠编背篼才积攒下来的。更可气的是,面对记者,村干部竟恬不知耻地说:“农村嘛,不去吃对不起人家。”

    钟老汉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部分农村地区,给孩子上户口,到村里开证明,申请宅基地,这些生活中的琐碎事都免不了要摆个酒场儿,买几条香烟,给村干部“走动走动”“意思意思”。有的基层干部将贪腐之手伸向福利救助金,把群众的“救命钱”当成任意分割的“唐僧肉”。还有的村干部大吃大喝,靠赊账打白条能把一家面馆吃倒。请客吃饭这件小事,到了某些村干部嘴里就多了一层意味:雁过拔毛、吃拿卡要。

    不仅是农村,这股不良之风还吹到了大学校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的大学生聚会频率达每周两次以上,甚至有人1个月就有20多个饭局。有拿到奖学金请吃饭的,还有被推选为党员后设宴的,聚餐、划拳、喝酒,这些本属于社会人士“混圈子”的本领,竟逐渐成了校园里一种通用的社交方式。

    过于频繁的请客吃饭,会让人“吃不消”。除了经济负担外,“烟熏酒醉”等社会不良风气也会浸染大学生的价值观。端起酒杯有模有样,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好好的一个大学生,却炼成了一个“老油条”。追本溯源,大学生之所以对酒桌文化如此热衷,无非是为了一个目的:搞好关系、扩充人脉。

    当然,朋友间正常的人情往来、吃饭聊天,本无可厚非。可一旦这顿饭里添加了“腐败”“功利”等配菜,那赴宴的人就得小心了!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对于基层干部来说,需要摒弃侥幸心理,挖掉思想祸根。反腐既打“老虎”,也拍“苍蝇”,如果动不动就向老百姓伸手张口,结果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而象牙塔内的大学生须知,真正的友谊从来不是只靠简单的请客吃饭就能建立和维系起来的。没有志同道合,缺乏真情实意,即使“哥俩好”喊得再响,最终也不过是多个酒肉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