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之涉世,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于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 《菜根谭》洪应明(明)
人与人打交道,与外物相处,一方面既要真诚、实在,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有节制。起伏的情绪,大幅度的喜怒,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一个人一旦轻易喜怒,则你的弱点、行事风格,都容易被其他人所掌握,造成人我之间没有遮拦,缺乏保护,被人洞悉。容易被他人洞悉的人,也是容易遭遇伤害的人。
而在对于外物方面,也不能情绪化,喜欢和憎恨不能过度,一旦情绪过头,则你的精神状态被外物所牵制,如此一来,会影响你的判断和选择。
因此,诸葛亮主张做人要淡泊,才能明志,所谓淡泊,其外在表现之一也是不轻易喜怒,如果精神状态被偏激的情绪给笼盖了,志又怎么能出来呢?同时,历史上对于外物不是那么痴恋的人,往往能成大事,因为心底干净,从而做人冷静,同时自己做判断也很准确。总之一条,做人不能太情绪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