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
(2016-09-15 23:55:46)分类: 散文随笔 |
第二个层级是个人功利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对读书有明确目的,懂得读书能获得很大的个人利益。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这种人不道德,利己是人的本性,对读书持这种态度,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最起码他们对于读书,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抱着改变自身命运的理想,发奋苦读,百折不挠,精神很可敬。这个层级的问题在于,读书只是进身之阶,被过于物质化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成了功名利欲、荣华富贵的载体,书的本质已被扭曲,这样便能理解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人生最大的忧患,莫过于身处高位,而境界却很低,这样爬得越高便摔得越惨。如此便能理解为何腐败、犯罪一度呈现出高知化倾向,不管他是读到硕士还是博士,只要把读书当成满足个人私利的敲门砖,境界就不会高。
第三个层级是社会功用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已经实现了人生格局的突破,由为己谋进而为本阶层、本阶级谋,为天下谋,把读书当成认识、改造社会的工具。这个层级最显著的特点是追求学以致用,有通过读书增长学识、提升能力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正是把握住了读书的社会意义,才能经受一切艰险、利诱的考验,以坚定的信念理想勇往直前,实现事业的成功。遗憾的是,这个阶段的读书过于严肃,过于强调“是否有用”,还不足以深刻领略读书本身的美妙。
第四个层级是实现幸福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已经认识到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能力,更能陶冶情操、增强幸福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是最早明白读书对于人生幸福重要性的先贤。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有各种人,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从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为大政治家;从事艺术的人,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职业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为一个人的成就。”读书的深层次意义,就在于它能熔炼人生修为、提升精神境界,最终实现做人的成功。杨绛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句话不仅富有诗意,关键是抓住了读书的要义。正是由于想让自己的境界变得更高,才能把读书作为一种融入血液的生活方式,愉快地面对读书的辛劳,静心品味书香为伴的幸福。
读书的境界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只不过有的人停留在了其中的某个阶段,而有的人最终找到了幸福。究竟是人的修为,决定了读书境界的高度,还是读书境界的高度,决定了人的修为,实在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