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骨”是怎样炼成的?

(2016-09-12 12:40:24)
分类: 散文随笔

    在唐代,柳公权的书法大概是最值钱的,时有“一字百金”的说法,在民间传得就更神一些,说“柳字一字值千金”。这些虽有言过其实的成分,但他的润笔费很贵却是毋庸置疑的。当时的公卿大臣、有点身份的人家书写碑志,如果得不到柳公权的手笔,就会被人认为是不孝,足见其受追捧的程度。不仅如此,他的书法还声名远播,外国前来进贡,都专门安排一笔资金,上面写着:“此购柳书。”从这一点上说,即使是“书圣”王羲之,也难以望其项背。

  柳公权的书法值钱就值在“有劲”上,他的字以瘦劲著称,“结体遒劲,体势劲媚,骨力道健”,固有“柳骨”之称。作为现代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柳骨”是怎样炼成的呢?

  学习书法,刻苦是必须的。据说柳公权小时候曾向一位没有双手,却能用脚写字的奇人“字画汤”求教练习书法的诀窍, “字画汤”给他写下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这也成了他日后发奋努力的生动写照。柳公权不仅练得苦,而且善动脑筋,深得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精髓,他还师法自然,通过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麋鹿、脱缰的骏马,把各种自然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当然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他更注重的是学识与品德修养。

  柳公权幼年好学,12岁就能写辞作赋,31岁参加科举并一举进士及第。他“博贯经术”,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等尤有心得,这不仅使他的心灵得到滋养,更形成了他正直的品格,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唐文宗与几位大臣在便殿闲聊,说到了汉文帝的节俭,文宗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有大臣立刻奉承说:“陛下,您的俭朴胜过了汉文帝呀!”其他几位大臣一见,也马上随声附和地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神情严肃,一言不发。文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陛下,您作为天子,最重要的事是要选用那些有才德的人,罢免那些没有才德的人。让应该得到奖赏的人得到奖赏,使那些应当受到惩罚的人受到惩罚,这才是天子最宝贵的美德呀!穿件洗过的衣服,固然很好,可不过是细微的小事啊!”这话虽然听着并不令人舒服,但好在文宗皇帝还算明智,听得出好坏,称赞他有“诤臣的风采”,加任他为谏议大夫,希望他能经常提醒自己。

  大约是受了皇帝的鼓励,柳公权还真把向皇帝提意见当成了分内之事。有一年夏天,文宗心情大好,写了两句诗:“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然后命在座的大臣往下续诗,大臣们自然不敢拂了皇帝的雅兴,诗写得也格外动听,轮到柳公权了,他提笔写道:“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文宗沉吟再三,不住点头。柳公权借用的是宋玉的典故,战国时楚襄王在兰台游玩,一阵风吹来,很是清爽,脱口而出:“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幻想着老百姓也跟他一样享受着宫殿里的凉风,宋玉不识时务地回答说:“这是您一个人的风啊,老百姓又没有这样的高台阁楼,哪来的凉风?”柳公权借此讽喻文宗,您老人家呆在深宫,凉风习习,是不怕“夏日长”,可哪里知道老百姓在太阳下劳作的辛苦啊。

  柳公权不仅在面对皇帝时敢说实话、真话,对自己也同样严格要求,修养很好。他因为经常替勋臣贵戚家书写碑文,每年得到的润笔费也是不可胜数,不过他对于金银钱财从不放在心上,全都由奴仆海鸥、龙安等人经管。有一天,他发现一筐酒具杯盘等银器不翼而飞,而筐上的封条原封未动,就招来海鸥询问。海鸥有些紧张,却矢口否认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丢的。”柳公权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大概银杯长出翅膀飞去了。”就不再深究。

  柳公权的书法挺拔若骨,不光是一种技法,其实骨子里是一种为人的品格。这在他与唐穆宗的一次对话中说得非常清楚。唐穆宗曾经问他:“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柳公权正色回答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  

  “心正笔正”,这既是对怠于朝政、耽于享乐的穆宗的劝谏,也是他对自己书法艺术的总结。字品如人品,一个人可以把字写得很漂亮,但能写到内藏筋骨般地有力量,就必须像柳公权那样,首先成为一个有骨力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