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己所有欲 勿施于人

(2016-08-31 12:03:26)
分类: 散文随笔
 

  《论语·卫灵公》中记有一篇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用商量的口气告诉他的学生子贡,一个人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的,就是要做到宽恕,并进一步解释说“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拓展开讲,就是为人做事切莫强人所难,伤害别人。这自然是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圭臬。然而,我认为孔老夫子只讲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即“己所不欲”时,应“勿施于人”,而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己所有欲”时,也应“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往往用自己的喜好或要求,来逼迫孩子取舍和执行,我“欲”望子成龙,你便努力听从;工作中,有时明知是脱离实际的劳民伤财和哗众取宠,但因为是长官意志和领导安排,下边仍不得不认真落实,坚决执行;酒桌上,某一人有嗜酒的欲望并有天生的海量,那么便死劝大家都听其令效其行,不惜喝伤感情喝出人命……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大家都曾感同身受。此“己所有欲”,甚于“己所无欲”,“施于人”则更害于人。

  其实,己所“无欲”与“有欲”,与“施于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欲”之如何。若“欲”是正确的,是积极向上的,是文明进步的,是实事求是的,那么,“己所无欲”本身就是错误和消极的,我们应当积极地“施于人”,并努力终身践行。而此时的“己所有欲”,则是一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不仅不能“勿施于人”,而应大力“促施于人”,做到上下同欲,戮力同心。因此,理解孔老夫子的“恕”之道,必须用哲学的思维,辩证的眼光。

  今天,距离孔子生活的时代已逾两千五百多年,岁月更迭,时光流转,仰望圣贤,体味圣贤,道不远人,中华民族“忠恕”相传。人与人之间,“欲”不强“施”,社会和谐;人与天地相处,“欲”不强“施”,自然和谐;与国交往,“欲”不强“施”,世界平安。天地人他,万物之道,何难乎?其“恕”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歌者
后一篇:人生一辈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