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就像拔河

(2016-08-15 21:46:32)
分类: 散文随笔
 人在本质上是喜欢热闹的。热闹的生活可以使我们的耳朵舒放、眼睛愉悦、肉体轻松,让我们产生在场感、共渡感,暂时忘却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烦恼。唱歌、跳舞、搓麻将、旅游、酒宴等热闹场合,为何有那么多人参加?原因就在这里。然而,热闹这东西又大多是与玩乐、享受、无所事事等等联系在一起的。热闹多了,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群化,就会经受不住寂寞,也就容易忘记创造个体的生命价值。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有个朋友是学中文的,他爱好极多,一会儿说要写诗歌,写了半年,因为在外面发不出来,没有人喝彩,放弃了;后来,他又说要改做律师,也参加了一次司法考试,没成功,也放下了。再后来,他又学习油画,画了六七个月,觉得耗时太多,不能像以往一样跟朋友们喝茶聊天,也没再坚持。现在,此君五十岁了,依然一事无成。

    真正有作为的人往往是乐于拥抱寂寞的。陈寅恪活了七十多岁,一生很少主动拜访别人,遇上别人来拜望他,还要看他对这个人有没有兴趣,感兴趣的就聊聊天,不感兴趣,绝不给面子。就是在这样的寂寞中,他写出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传》等传世之作,成就了一代国学大师的声望。美国作家塞林格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后,粉丝的追捧、媒体的采访纷至沓来。塞林格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这一切,搬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在河边小山附近买了九十多英亩土地,在山顶筑一座小屋,周围种上树木,外面拦上六英尺半高的铁丝网,每天八点半带了饭盒入内写作,下午5点半出来,谁也不许打搅他。家里有要事,也只能电话联系。他也轻易不接见客人,老友来访,得有信件或便条,陌生人则一律不见。后来他又写出了《法兰妮与卓依》、《举高屋梁,木匠们》、《西摩简介》等优秀作品。

    一个人干一件事,要想抵达一定高度,必须专心致志、甘于寂寞,只有如此,你才有充足的时间静思默想,才能发现事物深处的真相,在别人忽视的地方挖出成功的泉水,实现人生的突围。如果你耐不住寂寞,总喜欢做事时有人陪你讲笑话、唱歌、跳舞,你的心就走不进事物,你也就无法发现他人错过的东西。

    生命其实就像拔河,热闹与寂寞就像参赛的队员,这边赢了,那边就会输,这边输了,那边才会赢。不怕寂寞,其实就是要有一颗希望赢得“比赛”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苏轼的境界
后一篇:开卷有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