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志》里记载:“苦瓜,一名君子菜,味甚苦。然杂物煮之,他物不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也许正是由于苦瓜的君子之德,它才被众多名家所垂青。
“苦瓜,一名君子菜,味甚苦。然杂物煮之,他物不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
也许正是由于苦瓜的君子之德,它才被众多名家所垂青。
时下正逢炎夏,家中餐桌上必少不了一盘清热消暑的苦瓜。小时候,我嫌苦瓜味苦,对其是敬而远之,后来,经历了人世间的一些磕磕碰碰、苦苦涩涩后,不但接受了苦瓜的味道,甚至还不知不觉爱上它。
《食物志》里记载:“苦瓜,一名君子菜,味甚苦。然杂物煮之,他物不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也许正是由于苦瓜的君子之德,它才被众多名家所垂青。
清初大画家石涛,为明皇室后裔,清军入桂时,父亲朱亨嘉被杀,四岁的石涛由父亲的部属带着逃出。为躲避清廷的迫害,十岁的石涛在全州湘山寺削发为僧,取法名原济,又号“苦瓜和尚”。石涛餐餐离不开苦瓜,甚至还将苦瓜供奉于案头朝拜,这与他一生孤苦伶仃、怀才不遇有关。
看他的画,有着疏秀明洁兼丑怪狂扫的艺术风格,却也与苦瓜相似,透着淡淡的苦涩味。比如他的《苦瓜图》,仅一尺见方大小,笔法纵肆,畅快淋漓。居中苦瓜粗墨大点,却排列有序,令没骨平涂的瓜身呈圆润之感;斜后苦瓜乱点如急雷,似无规矩,却各得熟生自然之状。其余宽叶细茎,缜密严谨,令人惊叹。
康师尧是“长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他也画过一幅《苦瓜图》,画中央是一只熟透了的苦瓜,呈好看的橘黄色,丰满细腻。左右两只苦瓜青中带黄,右前方有几枚鲜艳的苦瓜子。整个画面色彩变化统一调和,纯净妍丽,传达出一种纯朴的生活气息。
写苦瓜的诗词也不少,清人叶申芗有首《减字木兰花·锦荔枝》:“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词中的“锦荔枝”便是苦瓜,词家的妙笔让苦瓜摇曳生姿,不让群芳。
每年夏天,母亲经常炒苦瓜给我们吃,说苦瓜清热降火,对身体有好处。将猪油烧热,切好的苦瓜、青椒放入锅中,大火翻炒即可。苦瓜经过猪油的润泽,片片晶莹剔透,一箸入口,淡淡苦味,清爽而清凉。
熟透了的苦瓜,会自然地裂开嘴,翻露出丰厚红鲜的果肉,果肉可以生吃,清清甜甜的绝无一点苦味。我们吃完了果肉,顺手将籽儿连同汁液涂抹在土墙上,红润润的,很是好看,母亲会等晾干后收集起来做来年的种子。
人这一生中,会遇到酸甜苦辣诸般滋味,需要你去仔细地品尝,尝到它的深味儿,也就读懂了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