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伦贝尔:“三少民族”

(2016-07-28 18:02:49)
分类: 东西南北

    呼伦贝尔,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在这片草原和临近的林区,生活着蒙、满、朝鲜、俄罗斯等30多个少数民族,超过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3个特殊的民族,是全国所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被并称为“三少民族”,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

  “三少民族”均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其久远的历史很多已不可考。有学说认为,达斡尔是黑龙江以北土著民族的后裔,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契丹遗裔;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都是狩猎民族,“鄂温克”意为“住在山林里的人们”,先人曾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鄂伦春”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自古就繁衍生息在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17世纪沙俄入侵,三个民族被迫内迁,被清朝政府编入布特哈旗,也就是今天的呼伦贝尔扎兰屯市。

  呼伦贝尔最北端,北纬52°,根河市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素有“北极村”之名。敖鲁古雅的鄂温克,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放下猎枪、走出山林后,猎民大多在此定居,以饲养驯鹿为生。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的就是这一带的鄂温克人的生活故事,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这里有狩猎博物馆。鹿皮作衣衫,鹿蹄作扣子,动物的骨作针,筋作线,白桦树皮做舟……鄂温克、鄂伦春传统民居“撮罗子”,又叫做“仙人柱”的,也是由若干根木杆搭成框架,夏、秋季覆盖桦树皮,冬、春季再盖上兽皮保暖。一切生活用品,都是从大自然中来。“三少民族”有自己的节庆习俗,如鄂温克人的瑟宾节、阿涅节,祭祀火神的“贡烛仪式”,几个民族对萨满教的共同信仰等等。

  “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念……”《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歌声几乎无处不在。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唱着相同的旋律,那旋律在每个人心里久久萦绕,余音不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